南昌宏宇学校

把握节奏,为班级文化确立起点

班级管理 2022-02-23 09:51:04

把握节奏,为班级文化确立起点

班级精神提炼需要一个过程,准确把握班级文化建设根基很重要。班主任需要把握节奏,在建班之初,在班级文化形成之前,开展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一、制定低起点、开放性班规

新接手一个班级,无论是起始班级,还是中途接班,都面临着班级公约制定的任务。中途接班,基本规约都有,只是需要强化或简化,使其更有针对性,这里重点讲讲起始班级的期初班集体建设。

班级不等同于班集体。每一届新生,学校根据人数、地域、成绩等分成几个班,如你新接手一(2)班,这个一(2)班当前只是一个行政组织,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就是要让这个一(2)班成为有着共同价值信念的班集体,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期初通过建立基本的班级事务程序,用共同规约来体现基本的价值信念,是班级有序运转的关键。

1.招募班级助手,成立临时班委

班级离不开班委会。起始班级,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还不熟悉,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事务需要,用招募助手的方式,设置相应的临时岗位,邀请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小学一年级,可以根据孩子们开学第一天的表现临时指派;初一或高一,则可以用问卷等书面方式向学生征询,如可以让学生填写曾经当过哪些班干部,在新班级里,他愿意承担什么岗位等。

既然是招募班级助手,班主任尽量在开学初把班级事务考虑细致,力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以便发现班干部的预备人选,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熟识、了解。

每名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后,班主任要及时总结,肯定成绩,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

2.班级常规事务程序化,提出底线要求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的起始班级,对于学生而言,面对的都是全新的环境,他们都需要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做事程序。可以开展如下工作:

(1)开学第一天,以任务清单方式,简洁具体地告知学生学校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一周着装要求,上学、放学时间,午餐纪律,学具准备清单等。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家长也不懂学具型号等,班主任可以事前准备一个材料包,拍照发给家长,使其知道如何尽快指导孩子学会收拾书包,准备好学具。

(2)出台班级常规事务基本程序化要求。比如值日生怎么轮值及职责范畴,课桌内外摆放要求,上交作业时间及上交方式(小组统一上交还是个人上交),课代表怎么收发作业,路队基本要求,早上到校需要做哪些事,课堂发言要求等,明确具体地告知学生,指导学生怎么做。

(3)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违反在校底线要求的红线警示语。开学初的惩戒要求宜细不宜粗,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哪些要求不能触犯。比如不能无故迟到,一周内迟到几次以上要怎么处理;课堂上不打扰同学的学习,违规几次将有什么形式的处理等。这些基本准则要设计一至两周的缓冲运行周期,教师对出现的违规现象应及时指出来,以强化全体同学的规约意识。

如此一来,班级就有了基本“行为准绳”,这是班级发展成为班集体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即让每名学生感受到初步的职责和义务。班集体中事务的处理,要以平等协商为主要沟通方式,尊重学生主体意愿,给予学生话语权,增强其班级身份认同感,促进“民主、尊重”班级文化底色的形成。

二、策划一次温情有趣的班级破冰活动

时下各种团队建设拓展活动中,一般都有破冰游戏。起始班级,班主任也要用心策划班级最初的破冰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展现真我。比如基于“团结奋进”这一美好班级朝向,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围绕班级总体愿景,分组策划,自主设计logo、口号、班歌等,让学生带着美好憧憬,构想班级愿景,促进其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之后再进行充分交流互动,让彼此在阐述中加深对班集体的认识。

总之,班集体的运作更多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彼此间的默契与情感,学生行为更多源于自觉,受集体氛围的感染。期初,设法让生生、师生之间在多向互动过程中增进了解,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奠定情感基础。

三、传递民主、平等、干练的班主任工作作风

以上策略主要针对起始班级的期初班级建设,如果是中途接班,班主任则需要有更多的教育敏感性,同时还要尽快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民主、平等、干练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及班级整体氛围尽快形成准确的判断。

要想“摸清现状”,不妨在开学第一周有意放慢节奏,先不急着出台新政策和选聘新班干,一切让学生按照原来的基本模式运作。班主任密切关注常规运作情况,做到每日一总结,或者让分管班干部作总结,班主任留心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善于发现班集体的整体性优势和不足,先肯定优势,对于不足部分,以提出希望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收到来自新班主任的认同,有利于激起更多的对于班级的主动积极的情感。在经过一周左右的常规运作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新的班级规约,发扬优势、克服不足。班主任通过这样的班级事务处理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为后续班级精神提炼奠定情感基础。

班级精神是共生的,同时又是鲜活的,不同班级在不同阶段塑造着不同的班级精神。同一班级在不同学生身上又体现出不同的个性风格,班级精神的建设过程,就是把各种个性文化价值整合趋向一致的渐进性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把握班级文化形成的节律,开学初的底线要求是传递班主任的带班理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先通过底线规则,让一个行政组织有共同的规约,保证班级在常规有序运转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班级文化的建设,这是班级文化建设培基固本的基础性工作。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