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自我修炼,为班级文化“代言”

班级管理 2022-02-22 09:29:13

带班困惑 

班级文化核心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班级文化建设核心词,即通常所言的“班训”,是班级文化价值的浓缩。不同地域的学校不同年段的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发展阶段,班级文化核心都会有所区别。正是这种动态生成性和个性化特征,导致日常工作中,在班级文化核心定位上存在一定误区。初任班主任的    小美就遭遇了班级文化建设上的尴尬。

小美走上工作岗位两年来,一直担负双班数学教学,有热情有干劲,学生很喜欢她。2018年秋季,小美被学校领导任命为四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开学初,学校要求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布置,对于天生爱美爱整洁的小美来说,创意性美化、绿化教室不是难事,她也正想着让教室环境焕然一新呢。

小美是个有心人,她不仅留心查看了全校各班教室上学年的布置,还在网上搜集了国内外众多环境布置方面的图片进行参考,最终拿出了自己班级环境布置的规划方案。

首先,她对前任班主任的教室物品布局来了个“大更新”:图书角、卫生角、宣传栏、生日栏、评比栏……别的班级有的栏目,她都有,并在具体布局上进行了调整;教室后面的黑板,以及黑板四周的墙壁,她从淘宝网上买来装饰壁纸进行装饰,使教室后墙变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同时,在教室四周墙壁上增加了名人字画,还发动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少小盆栽,让教室里更有生机。

接下来,让小美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来了:按学校要求,在前黑板上方要悬挂班训。认真的她也留意了全校其他班级的班训,她发现虽然每个班的班训表述各不相同,但共性是句子工整对仗,或名家名言,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或目标警语,如“追求卓越,勇往直前”,或精练词组,如“静、净、竞、敬”等。

按照德育主任的建议,她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构思班训,孩子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终她还是选用了网上的班训范本——“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傲”。

回想多年前的自己,在确定班训时也曾遭遇过小美老师这样的尴尬。班训是班级文化核心,即便没有规定必须张贴在教室某处,班主任也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厘清,使其成为班级发展的精神航标。

类似小美这样将班级环境美化等同于班级特色文化的现象,并不鲜见。那些体现班级文化的符号,比如班训、班级评比栏、环境布置等等,一应俱全,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和动态发展性,不过是静态的墙面装饰而已。

如何确定班级文化核心内涵,并将班级文化融通于日常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系统规划又有鲜明的外显符号?在本章中,笔者希望通过相应案例剖析班级文化内涵是如何逐步得以厘清的,班级文化内涵中所包含的长远目标是如何化为具体的阶段性实施策略的。

创意策略

自我修炼,为班级文化“代言”

班主任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定位及工作走向。比如班主任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表现所采取的态度,处理班级事务时的轻重区分与策略选择等,不仅传递着班主任的价值理念,也直接影响着班级舆论导向。且看一个真实的小案例:

学校督察组检查卫生大扫除,六(2)班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大扫除时,两个学生之间由嬉闹到打斗,不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按要求完成打扫任务,还因彼此打斗遭到学校德育主任的批评。该班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责罚这个组连续两周继续清扫包干区,并且当众批评那两个打斗的孩子不懂回避——什么时候不能打斗,非得要在学校检查时打斗?!

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教师批评指正很正常。但细致推敲这位班主任的话语信息,不难发现班主任本意是想教育学生要有班级荣誉感,然而从听众角度去理解,似乎还暗含着一种学生不要在“领导面前打闹”的信息,学生会不会因此学会“见风使舵”呢?这种批评方式的确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班主任的教育价值观,正是通过与学生随时随地交往中的言行举止来传递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首先要让自己有能力担当班级文化的“代言人”。

一、修炼对教育本质、普适性价值的理解把握能力

班主任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群体生活、群体交往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与群体性关系的形成。每个班级的独特性文化,都能在班主任价值引领下创造的班级公共生活细节中得以体现。而在各自充满独特性的班级文化背后,一定存在一种共通的普适性价值。

不管如何定位班级文化核心,它一定包含着“向上、向善、向美”这些核心理念。班主任则通过相应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向学生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班级文化精神,把班级打造成一个师生情意相通、阳光开放的精神共同体,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

围绕着这一核心,班主任要更好地协调科任教师、家长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创造“学校、家庭和社会融通式”多维学习、生活生态,践行“生活即教育”之理念,促进每名学生更好地成长。而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自主自为地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借鉴身边优秀同行的做法,不断学习、领悟和内化。

二、修炼把深刻价值理解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能力

理论化为具体实践,才更有价值。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具体方式来传递自己的价值理念。比如班级座位编排,班主任如果秉承建立以“同桌、同组”等群体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合作关系的编排理念,那么在编排方式、人员组合中就会围绕“小组共同体建设”这一核心开展工作,而不仅仅把班级小组作为一个班级组织小单元,小组职责也不会只局限于完成简单的收发作业或形式上的课堂小组交流了。

再如“班规”的产生方式、内容界定及后续实施策略,是班主任直接界定、介入,还是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制定,是以促成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为目的,引导学生在班级里过有规则的生活,还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不给班级“扣分”,这都直接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思想。

三、修炼和学生一起践行班级规约,增强公信力的能力

作为班主任,你站在讲台上、走到学生中,举手投足间都体现出你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人格健全、有责任感的社会小公民,我们自身就应该拥有一个现代公民必备的“责任、尊重、公正、善良、诚实、忠诚”等品质;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情趣、有个性、大气、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个人,我们就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乐观向上、豁达宽容的良好个人形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善于总结,不断丰富、完善、提升我们对理论的认识,内化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价值观。

这一切都离不开终身学习的意识,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前瞻性知识,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交往中丰富自己。有终身学习意识的班主任,会在与身边所有人,包括学生和家长的交往中反观和检阅个人言行及教育价值观,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中实现思想新启蒙,丰盈自己的人生智慧,实现个体精神上的蜕变。当班主任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有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之后,面对全新的学生和班级时,就会多一份底气与从容,就会明白你将和学生一起走向哪里,班级文化也因此有了根基。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