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读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回答下列小题。
西气东输主干管线首站位于塔里木盆地的(   )
| A.克拉玛依 | B.和田 | 
| C.轮南 | D.哈密 | 
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的目标市场是:(    )
|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 C.环渤海地区 | D.粤、港、澳 | 
西气东输工程所有管线经过我国西部地区的:(   )
①新、甘、宁、陕 ②甘、宁、川、渝 ③新、晋、豫、滇 ④青、川、黔、皖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 
|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 
|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 
|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   | 
   城市人口比重(%) (2000年)  | 
   城市密度(个/km2)(2002年) | 
   建制镇占全国的比重(%)(2002年) | 
  
| 甲区域 | 
   50.9 | 
   221 | 
   45.1 | 
  
| 乙区域 | 
   36.4 | 
   86 | 
   30.6 | 
  
| 丙区域 | 
   28.3 | 
   23 | 
   24.3 | 
  
 由图可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
| A.甲区域 | B.乙区域 | 
| C.丙区域 | D.不能判定 |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是:(    )
| A.甲区域 | B.乙区域 | 
| C.丙区域 | D.不能判定 | 
下图表示 20 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
| A.日本 | B.韩国 | 
| C.我国香港地区 | D.我国台湾地区 | 
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 B.机械、化工、电力 | 
| C.食品、电子、宇航 | D.煤炭、钢铁、汽车 | 
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了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回答下列小题。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 A.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 B.北美中南部 | C.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 D.澳大利亚中部 | 
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 
|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 
|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 
|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 
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 B.美化林区环境 | 
| C.降低植物成本 |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下列小题。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 
|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 
|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 
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 B.商业性伐木 | 
|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 D.建立自然保护区 | 
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 
|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 
|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 
|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列小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   )
| A.商品粮基地 | B.林业生产基地 | 
| C.畜牧业生产基地 | D.商品棉基地 |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 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 
| 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 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 
鲁尔区有的钢铁公司把高炉建在荷兰海边的主要原因是( )
| A.接近消费市场 | 
| B.接近能源地 | 
| C.充分利用荷兰丰富的劳动力 | 
| D.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 |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 )
| A.牧草质量好,载畜量高 | B.温带草原和山地草场广阔 | 
| C.居民以肉食为主 | D.沙漠和戈壁滩广布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回答下列小题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 
|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 
|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 
|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 
|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数字地球”是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严格讲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模拟地球。据此完成各题。“数字地球”即(   )
| A.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 
| B.用字度量半径、体积、质量等的地球 | 
| C.用经纬网络描述的地球 | 
| D.“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 
“数字地球”的技术支撑包括(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地球信息系统
④全球定位系统 ⑤虚拟技术       ⑥网络技术
|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政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我国西电东输略图,回答:
(1)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煤炭主要分布在        地区,水能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        、中南、西北地区。(2分)
(2)A线工程是将内蒙古、       、陕西等省区的火电送到            地区;(2分)
B线工程是将         地区的      (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2分)
C线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力资源输往                   三角洲地区。(2分)
(3)图中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
                                                                       。(2分)
(4)A.B.C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                        
                                                                        。(2分)
结合以下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这说明经济发展必须加强          联系。
(2)泛珠三角又称“9+2”,请写出“9+2”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              。
(3)在“9+2”的9省区中,广东与其他省区各具什么优势?
广东的优势:                                                             。
周边省区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