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 |
B.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C.在生物圈中充当分解者的角色 |
D.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
C.积极植材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图,该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如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 |
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绿素 | B.溶解淀粉 | C.检测淀粉 | D.除去二氧化碳 |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涉及如下操作步骤:①选叶遮光;②酒精水浴;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③②⑤④⑥ | B.③①②⑤④⑥ | C.①③⑤②④⑥ | D.③①④⑤②⑥ |
“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脱色时溶解叶绿素的液体及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的部位分别是( )
A.酒精、见光部分 | B.水、见光部分 | C.酒精、遮光部分 | D.水、遮光部分 |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绿色水库”的美称)常年降雨量大,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
A.生长作用 | B.呼吸作用 | C.光合作用 | D.蒸腾作用 |
孙悟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帮他洗掉( )
A.用洗衣粉清洗 |
B.用肥皂清洗 |
C.用沸水煮 |
D.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用锡箔纸遮盖叶片两面(如图所示).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部位没有出现蓝色.其中,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和b | B.a和c | C.c和d | D.b和d |
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 |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
B.植物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了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
C.龟是陆生动物,但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说明动物的发展趋势是从陆生到水生 |
D.鯨和金鱼都是生活在水中,它们都是鱼类 |
现代大气中的某种成分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成分的出现与绿色植物的出现有关.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 B.氧气 | C.氮气 | D.水蒸气 |
若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 |
C.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 |
D.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
“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 | B.吸收水和无机盐 | C.生产有机物 | D.释放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