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被圈中的地区
| A.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B.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 | 
|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D.率先包产到户 |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 B.市场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 C.中美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 D.经济特区取得快速发展,经济活跃 | 
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其中①②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 第一次 | 
   晚清 | 
   富国强兵 |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 | 
   实业救国 |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 | 
   科技救国 |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① |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以后 | 
   ② | 
  
 
A.建设国家、创业立业  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C.实业救国、科教兴国  D.富国强兵、引进外资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投机倒把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等行为,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对象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罪”的规定。以上变化主要说明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 |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 C.法律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 | D.中国经济环境趋于稳定 |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 “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 B.设立经济特区 | C.浦东的开发、开放 |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 
下面是l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②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据商务部介绍,2011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受69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金额约59亿美元。其中17起美国337调查,涉案总金额约7亿美元。此外,不少国家还制定和实施产品环保标准、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国内税费等措施对我国出口设置壁垒。这说明
| A.我国对外贸易遭受严重挫折 | B.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非常不利 | 
| C.我国面对复杂的外贸形势 | D.中国商品缺少国际竞争力 | 
李老师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文献,看到这样两篇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文章最可能发表于
| A.1978年 | B.1985年 | C.1992年 | D.2001年 | 
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 “创新”具体是指
| 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 | B.科学技术的创新 | 
| C.政治制度的创新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