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首页 / 试题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Na2O2、K2O2可用作潜水艇内的氧气来源
C.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

A.在高温条件下,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
B.在通电条件下,电解熔融Al2O3制备单质Al
C.在通电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Na
D.加强热,使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可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的是(  )
①H2 ②FeCl3 ③Fe3O4 ④O2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均能得到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铝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Al(OH)3沉淀
B.将Na投入到NH4Cl溶液中只能生成一种气体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D.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改变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表所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
FeCl3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VC)
溶液褪色为浅绿色
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得到红褐色液体
将铜锈放入盐酸中
有无色气泡产生

 
A.维生素C(VC)具有还原性
B.FeCl3水解生成Fe(OH)3胶体
C.铜锈与盐酸反应有H2生成
D.铜锈中含有碳酸根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如图所示关系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

 
A
B
C
D
a
CO2
H2SO4
Al(OH)3
HNO3
b
Na2CO3
SO2
NaAlO2
NO
c
NaHCO3
SO3
Al2O3
NO2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浓度都为0.1 mol·L-1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通入CO2,NaOH首先反应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NH首先反应
C.向浓度都为0.1 mol·L-1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CuCl2首先反应
D.向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4溶液,沉淀溶解
B.在Cu(NO3)2溶液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稀硫酸溶液,铜粉溶解
C.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黄铜(Cu,Zn合金)中Zn的含量
D.在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振荡,溶液红色褪去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足量的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
(3)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g FeSO4·7H2O。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写出加入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坩埚质量为W1 g,加热后坩埚与红棕色固体总质量为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而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l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
Ⅲ.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Ⅴ.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1)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MnO4-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3)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________。
(4)己知:一定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① 向 Ⅲ 的沉淀中加入浓HCl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Ⅳ 中加入Mn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合物KxFe(C2O4)y·3H2O(Fe为+3价)是一种光敏材料,实验室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制备这种材料并测定这种材料的组成:

(1)结晶时应将溶液用冰水冷却置于在黑暗处等待晶体的析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和稀H2SO4,将C2O42-转化为H2C2O4后用0.100 0 mol·L-1KMnO4溶液滴定,当消耗KMnO4溶液24.00 mL时恰好完全反应,H2C2O4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恰好将Fe3完全转化为Fe2,用KMnO4溶液继续滴定。当Fe2完全氧化时,用去KMnO4溶液4.00 mL,此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KMnO4溶液及滴定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锥形瓶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且30秒内不变色。
(5)经计算,化合物KxFe(C2O4)y·3H2O中,x=________。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铝具有强还原性,所以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
B.利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保护钢铁时,钢铁作正极
C.少量铁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Fe+4H+NO3-=Fe3+NO↑+2H2O
D.纳米Fe、纳米Cu的化学活性都比原来增强,两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少量Na2O2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最终呈蓝色
B.1 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2 mol电子
C.充分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剩余物质为Na2CO3
D.a g CO和H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产物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a g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或反应,与原理解释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的金属性不活泼,不能与氧气反应
B
硫与氧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呈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碱
D
常温下,铝制容器可用于盛装冷的浓硫酸
常温下,铝遇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MgO、Al2O3、Si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gO、Al2O3、SiO2分别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B.三者均可以采用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或加热的方法制得
C.MgO和Al2O3可以作为耐高温材料,SiO2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分别电解熔融状态的MgO、Al2O3、SiO2可以制得Mg、Al、Si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NaOH、NaAlO2、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溶液中反应的是(  )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则原混合溶液中Fe3和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7 B.1∶7 C.7∶1 D.5∶14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若A是一种两性氧化物,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④(由A一步转化为B或C)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④为化合反应,C物质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是人体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工业上可以用C来制取A或B,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①②③均为化合反应,反应④为置换反应。当A为一种金属单质时,请写出反应②和③可能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Fe元素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金属中含量仅次于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3O4+4CO3Fe+4CO2,若有1 mol Fe3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2)与明矾相似,硫酸铁也可用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并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外活动小组将下图所示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在实验室里制取一定量的FeCl3(所通气体过量并充分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填写装置代号)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开始后,B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________;可以检验生成物中含有Fe3的试剂是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____。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延伸
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 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实验小组欲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
Cu(OH)2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pH
6.0
7.5
1.4
沉淀完全pH
13
14
3.7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A.氯水 B.H2O2 C.NaOH D.Cu2(OH)2CO3
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①试剂1为________(填字母,后同),试剂2为________。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Ⅰ: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Ⅱ: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已知:Ksp[Fe(OH)3]=4.0×10-38
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Ⅰ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Ⅱ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第9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