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
一些化学试剂瓶上贴有危险警告标志,下列物质的试剂瓶上所贴化学品标志有错误的是
|   | 
   A | 
   B | 
   C | 
   D | 
  
| 物质 | 
   NaHCO3 | 
   黑火药 | 
   浓H2SO4 | 
   KMnO4 | 
  
| 危险警告标识 | 
   ![]()  | 
   ![]()  | 
   ![]()  | 
   ![]()  | 
  
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碱都含氢元素 | B.酸都含氧元素 | 
| C.盐都含金属元素 | 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氮肥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 B.硝酸厂用氨氧化法制硝酸 | 
| C.从海水中提溴 | D.纯碱厂用NaCl、NH3、CO2等制纯碱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的单质碘 | 
| B.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 
| C.严重影响我国的霾尘,其颗粒物是种胶体 | 
|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①中试剂 | 
   ①中现象 | 
   解 释 | 
  
| A | 
   Ba(NO3)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SO32-与Ba2+生成白色BaSO3沉淀 | 
  
| B | 
   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 C | 
   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 
  
| D | 
   酸性KMnO4溶液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还原性 |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只能得到一种气体的是
| A.木炭和浓硫酸共热 | 
| B.钠与水反应 | 
| C.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 
| D.汽油在汽车发动机燃烧后排出的气体 | 
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Fe3+、Cl-、NO3- | B.Na+、HCO3-、SO42- | 
| C.Ag+、NH4+、NO3- | D.Na+、SO32-、SO42- | 
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NH3+3CuO△ 3Cu+N2+3H2O,对此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 
| B.NH3被氧化为N2 | 
| C.反应体现了金属铜的还原性 | 
| D.每生成1mol H2O 就伴随着1mol电子转移 |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滴加BaCl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 B |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 C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 D |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溶液变浑浊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如图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 | 
| 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 C.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 | 
|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 | 
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稀H2SO4吸收氨气:NH3+H+=NH4+ | 
| B.少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2OH-=CO32-+H2O | 
| C.铜溶解于氯化铁溶液中:2Fe3++Cu=2Fe2++Cu2+ | 
| D.足量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浅绿色:Fe+4H++NO3-=Fe3++NO↑+2H2O | 
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Fe→Fe2O3→Fe(OH)3                         ②Na→Na2O2→Na2CO3
③S→SO3→H2SO4→MgSO4            ④C→CO→CO2→Na2CO3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 B.将盛满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可观察到溶液充满试管 | 
| C.金属镁着火可用CO2灭火 | 
| D.向 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转化成红褐色 | 
用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 L的氧气含氧原子数为2NA | 
| B.5.6g铁粉与足量Cl2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 
| C.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 
| D.足量铜与1L 18mol·L-1浓硫酸反应可以得到SO2的分子总数为9NA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已有实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配制1L0.5mol·L-1的NaCl溶液,需用托盘天秤称量29.25gNaCl固体
D.常温下,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浓硝酸
E.实验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在试剂瓶内加入铁粉或铁钉,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F.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
(2)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需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①装置E的名称             ,试剂b为                  。
②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数据除样品质量外有:            (填序号)。
A.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      B.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       C.反应前后装置E的质量
③若去掉装置A,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其工业生产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反应容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吸收塔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C、D两个反应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反应容器代号)。
⑶浓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并放置在阴凉处,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⑷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稀硝酸表现的性质是          。
在下图转化关系中,已知B、D都是淡黄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G              。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E→F:                   ;B→C:                  。
⑶将过量气体E通入到下列各组溶液后,离子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Ca2+、Cl-             B.OH-、CO32-、Na+
C.Ca2+、ClO-、Cl-             D.H+、Fe3+、NO3-
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并检验该补血剂是否变质。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中用已经准确量取的浓硫酸配制500 mL 1 mol·L-1的硫酸溶液,则配制时用到的仪器除烧杯、500mL容量瓶外,还需要                            。
(2)步骤②加入过量氯水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步骤为         、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4)若实验无损耗,则该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5)某同学发现部分补血剂药片表面发黄,取样品研细,溶于1 mol·L-1的硫酸溶液,过滤。取滤液加               _______________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补血剂已部分变质。向变色后的溶液中加入橙汁,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橙汁含具有           性(填“氧化”或“还原”)的物质。
(6)下列检验(5)中滤液中是否有Fe2+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KSCN溶液 | B.酸性KMnO4溶液 | C.铁粉 | D.FeCl3溶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