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4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上图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图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 A.山脊、山谷 | B.山脊、山脊 | C.山谷、山脊 | D.山谷、山谷 |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40°N,20°W | B.40°S,20°E | 
| C.40°S,60°W | D.40°N,40°E |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 | 
| B.②、④两地的地方时相差2小时40分钟 | 
| 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 
| D.①②两点间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距离 |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文资料回答小题。
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 A.黑子和耀斑 | B.黑子和太阳风 | 
| C.耀斑和日珥 | D.耀斑和太阳风 | 
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全球降水异常 | B.影响固定电话通话信号 | 
| C.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
| A.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 B.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不变 | 
| C.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 D.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 
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 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增大 | 
|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 D.全球水旱灾害发生频次降低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如果该图为在热力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气流①从高压流向低压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使地表崎岖不平 |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洋流为寒流,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该环流在北半球 | 
| C.洋流③沿岸有渔场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b代表的补给主要
发生在(   )
| A.1~2月 | B.3~4月 | C.6~7月 | D.9~10月 |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 B.雨水、地下水 | 
| C.雨水、海洋水 | D.海洋水、冰川 |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可导致(   )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 
|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 
|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 
| 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 | 
|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 
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   )
| A.透水事故 | B.井喷事故 | C.瓦斯爆炸 | D.塌方事故 | 
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及顺序是(   )
①A岩层的形成  ②地壳的水平运动 ③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
④地壳的下降运动 ⑤地壳上升,外力侵蚀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① | C.③②④⑤① | D.②③⑤④① | 
某地植被分布图,回答问题。
影响当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 B.降水 | C.地形 | D.光照 | 
有关图中植被带的说法正确的
| A.图中草原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成因相同 | 
| B.图中阔叶林为热带雨林 | 
| C.草原带的主要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 | 
| D.荒漠带的形成与海陆位置有关 |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历史少见的强降雨,给房山等地区带来了“水乡泽国”般的尴尬与困顿。图甲为“北京市地形图”,图乙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地形角度看造成房山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能有(   )
①受高压脊的控制降水丰富          ②夏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③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          ④城区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有(   )
| A.城市化改变地表状况,汇水速度减慢 | 
| B.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暴雨来临时排水能力差 | 
| C.城市地表硬化后,降水损失量大地表易积水 | 
| D.草地降水损失量大,地表容易积水 | 
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问题。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 | B.暖锋 | C.强低压 | D.弱高压 | 
造成我国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①机动车辆的增多                  ②高能耗工业比重大
③冬季燃煤取暖                    ④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 
|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 
|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 
|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 B.增加区内降水量 | 
|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 D.增加地下水储量 |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该地地理现象描述正确地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降水受西风影响大 | 
| C.河流可能有凌汛 | D.自然植被为草原 |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
| A.棉花纺织 | B.甘蔗制糖 | C.葡萄酿造 | D.水稻加工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虚线为极圈,CD是日界线。关于此刻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此日后北半球极夜范围缩小 | 
| B.此后3个月内郑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 C.此后1个月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长 | 
| D.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刚好一半 | 
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①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②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③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④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植被为温带草原 | B.乙地半岛西侧多峡湾地貌 | 
| C.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 D.丁地河流有夏汛 |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为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地形类型)
(2)图中a、b、c中,哪一条支流的位置画错了?
(3)疗养院位于___________(南北)坡。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____________℃以下。
(4)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5)甲乙两村哪处更容易形成城市____________,分析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分析R河自M至N的水文特征。
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2)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
(3)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甲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乙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②线经过的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3)规划的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中,与②线比较,关于①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线所经地区占用的耕地较少 | B.①线所经地区地形平坦,施工难度较小 | 
| C.①线比②线的征地费用低 | D.①线比②线线路长,投资成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