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 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 期 | 
| B. | 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 
| C. | 其细胞的细胞核 含量已增加一倍 | 
| D. | 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 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 
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和+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A. | 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 
| B. |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 
| C. | 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 
| D. |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 
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 B. |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 C. |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 D. |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 
| B. | 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 
| C. | 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 
| D. | 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盐浓度           最大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根相对电导率
 (mmol·L-1)    (μmmolCO2·m2·s-1)  (μmmolCO2·m2·s-1)     (%)
 
 0(对照)             31.65                  1.44               27.2
 100                 36.59                  1.37               26.9
 500                 31.75                  1.59               33.1
 900                 14.45                  2.63               71.3
 
注: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请据表分析回答:
 (1)表中最大光合速率所对应的最小光强度称为
 (2)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细胞膜受损。电解质外渗,使测定的
 (3)高盐浓度条件下,细胞失水导致叶片中的
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
 ③上升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非糯性()与糯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中选择表现型为
 (3)采用自交法鉴定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