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下了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 C.盐酸用于除铁锈 |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B.碳酸钙用作发酵粉 | 
| C.聚乙烯制成装食品的塑料袋 |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 
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 A.NH4Cl | B.Na2S | C.MnO2 | D.P2O5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在表面生成Al2O3 | 
| B.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 | 
| C.硫粉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SO3气体 | 
| D.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Fe203固体 | 
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的是
| A.Fe(OH)2:氢氧化铁 | B.Hg:氦 | 
| C.K2CO3:碳酸钾 | D.BaCl:氯化钡 | 
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镁条 | B.铜丝 | C.BaCl2溶液 | D.Na2CO3溶液 | 
下列使用盐酸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 
|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锌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100毫升10%的NaOH溶液 | 
| 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 | 
| 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 | 
| 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 |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 A | 
   NaCl(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 B | 
   FeCl2(CuCl2) | 
   加入适量铁粉 | 
  
| C | 
   CaCl2溶液(盐酸) | 
   加入过量CaCO3 | 
  
| D | 
   CO2(CO) | 
   通人澄清石灰水 | 
  
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    ②CoCl2+2NaOH=Co(OH)2↓+2NaC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 
|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 
|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 
| 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 | 
| D.用pH试纸(即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 |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NH2)2(尿素)、K2CO3和Ca(H2PO4)2均可做氮肥 | 
| B.在K2SO4中加入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 
| C.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 
| D.生产天然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方法一样 |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20℃、101kPa条件下测定)。实验室要收集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气体性质 | 
   H2 | 
   CO2 | 
   SO2 | 
  
| 密度(g/L) | 
   0.08987 | 
   1.975 | 
   2.716 | 
  
| 溶解度(L) | 
   0.0001603 | 
   0.1688 | 
   11.28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盐、有机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纯碱、乙醇 | B.煤、食盐水、石油 | 
| C.水、盐酸、甲烷 | D.大理石、干冰、葡萄糖 | 
实验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现将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 A.245g | B.195g | C.100g | D.50g |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一氧化碳和氧气 | 
|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 C.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 D.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铜和硫酸铜 |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丁>丙>甲>乙 | B.乙>甲>丙>丁 | 
| C.丙>丁>甲>乙 | D.丁>丙>乙>甲 | 
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下列事实:
(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成的工艺品不能用盐酸清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燃煤产生反应SO2和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生成了单质碘(I2)和氢氧化钾,容易使碘损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时的温度是      ℃
(2)要从KNO3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3)在20℃时,某实验小组根据下表配制氯化钠溶液,计算并填写表:
| 烧杯编号 | 
   NaCl/g | 
   H2O/g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 | 
   10 | 
   90 | 
     | 
  
| 2 | 
   30 | 
   70 | 
     | 
  
(4)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KNO3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
下图是某工厂生产烧碱的主要流程。
(1)X的化学式为      。
(2)该厂生产过程中煅烧了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12t,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钙      t。
(3)足量的A与纯碱在反应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经测定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9.2%,还含的少量的杂质,杂质是             ,原因是                                  。
(5)滤液2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你的建议是   。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1) 葡萄糖酸锌是     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
(2)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其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葡萄糖酸锌45mg,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                     mg。
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上述三种金属中,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____
(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
| 金属单质 | 
   铜 | 
   铝 | 
   锌 | 
   铁 | 
   铅 | 
  
|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 
   99 | 
   61 | 
   27 | 
   17 | 
   7.9 | 
  
| 密度/(g·cm-3) | 
   8.92 | 
   2.70 | 
   7.14 | 
   7.86 | 
   11.3 | 
  
| 熔点/℃ | 
   1083 | 
   660 | 
   419 | 
   1535 | 
   328 | 
  
|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 
   2.5~3 | 
   2~2.9 | 
   2.5 | 
   4~5 | 
   1.5 | 
  
分析上述数据,碎石用的大锤常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按下表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 序号 | 
   样品 | 
   量筒起始读数 /mL  | 
   量筒最终读数 /mL  | 
   所需时间 /min  | 
  
| ①    | 
   1 g铁粉、0.2 g碳和10滴水 | 
   100 | 
   70 | 
   约120 | 
  
| ②    | 
   l g铁粉、0.2 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 
   100 | 
   70 | 
   约70 | 
  
| ③    | 
     | 
     | 
     | 
     |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甲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选用上图中的__装置(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H2,写出用C装置制取H2的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