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2.2芳香烃练习卷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属于饱和烃 |
B.从苯的凯库勒式(![]() |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酯化反应 | B.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
C.苯的硝化反应 | D.苯与液溴的反应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CnH2n-6(n≥6) |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所有烃类物质 |
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 |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
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分子式为C6H6的一种含两个三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已知分子式为C6H6的有机物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Ⅰ) 、
.
①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Ⅱ)能________(填字母),而(Ⅰ)不能.
a.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b.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定量方面(即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1 mol C6H6与H2加成时:(Ⅰ)需要H2________mol,而(Ⅱ)需要H2________mol.
②今发现C6H6还可能有一种如图所示的立体结构,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
(3)萘也是一种芳香烃,它的分子式是C10H8,请你判断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4)现代化学认为,萘分子中碳碳键是________.
下列事实中,能说明苯与一般烯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是( )
A.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B.苯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
C.1 mol 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
D.苯燃烧能够产生黑烟 |
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为( )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 |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
D.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均易被氧化 |
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原子间不是单键与双键交替的事实是( )
A.苯的二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
B.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
C.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
用一种试剂可将三种无色液体CCl4、苯、甲苯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
A.硫酸溶液 | B.水 |
C.溴水 | D.KMnO4酸性溶液 |
在①丙烯 ②乙烯 ③苯 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对于结构简式为下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至少有8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B.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C.该烃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最多有四种 |
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 |
某烃含碳的质量分数为90.6%,其蒸气密度为空气密度的3.66倍,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
(1)若该烃硝化时,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若该烃硝化时,一硝基取代物有两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若该烃硝化时,一硝基取代物有三种,则这三种一硝基取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制取硝基苯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需在50℃~60℃的温度下进行,图中给反应物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配制混合酸时应将__________加入到________中去;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装置的缺陷,该实验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
卤代烃R—X与金属钠作用,可增长碳链,如R—X+2Na+X—R1―→R—R1+2NaX,R、R1为烃基,可相同,也可不相同,X为卤原子,试以苯、乙炔、Br2、HBr、钠为原料合成聚苯乙烯.用反应式表示:
(1)制溴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溴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聚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