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资源评价练习卷
下图是“张家界景区的风景图”,张家界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它的( )
A.美学价值 | B.科学价值 | C.历史文化价值 | D.经济价值 |
关于旅游区旅游活动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的大小应该与当地的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 |
B.规模的大小应该与旅游区的旅游容量相适应 |
C.规模的大小应该与旅游区旅游景点的数目相适应 |
D.规模的大小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天柱山位于安徽潜山县境内,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但前几年天柱山游人稀少,主要原因是( )
A.风景一般,游览价值不高 | B.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 |
C.宣传力度不够 | D.交通不便,地区接待能力不够 |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受到多种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可以使旅游资源的价值更高 |
B.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客源层次和最大辐射半径是有限的 |
C.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影响旅游开发效益 |
D.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不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
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旅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会在距离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波动。读图,回答下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1 100千米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 )
A.台湾 | B.福建 | C.广东 | D.广西 |
从总体上看,三亚市的旅游吸引力主要集中在1 800千米范围内,该范围内旅游客流累计百分比约为( )
A.25% | B.43% | C.68% | D.80% |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图甲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 图乙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距上海市最近的世界遗产是( )
A.黄山 | B.苏州古典园林 | C.明孝陵 | D.庐山 |
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具有以下哪方面特征( )
A.观赏性 | B.重复使用性 | C.多样性 | D.地域性 |
从甲图中可看出,出游比率等值线自上海向外变小,原因是( )
A.旅游容量有限 | B.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 C.最优辐射半径有限 | D.经济容量有很 |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拉萨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
面对“西藏热”,在布达拉宫景区已严格限制游客人数,试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部分著名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示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突出的是_______;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是__________;属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是________。
桂林山水主要是由____________而成。游览桂林山水的最佳方式是__________。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线。西藏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有: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发展旅游业须重点防范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