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练习卷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副族元素 |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
D.某元素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 |
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 B.NaCl颗粒被粉碎 |
C.HCl溶于水得盐酸 | D.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
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可发生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
B.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 |
C.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
D.若1 mol RO3—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HNO3 | B.H2O和NH3 | C.CaF2和CsCl | D.CCl4和Na2O |
同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
B.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为PH3和HI |
C.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反应 |
D.该化合物可以由PH3和HI化合而成 |
元素周期表中前7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
周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元素种数 |
2 |
8 |
8 |
18 |
18 |
32 |
32 |
请分析周期表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8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是( )
A.18 B.32 C.50 D.64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单质Y和W都可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W |
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W |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 |
D.XW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 |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d | B.离子的还原性:Y2->Z- |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 D.原子半径:X<W |
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可形成化合物XYZ4;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4,且均不在同一周期,但Y和Z同主族,下列有关推断中正确的是( )
A.XYZ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盐,且X与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Y |
B.XYZ4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Y |
C.XYZ4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YZ |
D.XYZ4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Y>Z | B.氢化物的沸点:X>W |
C.离子的还原性:X>W |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
.
上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四种元素均为非稀有气体元素。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X>Y |
C.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 |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碱 |
(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
|
|
|
|
|
|
B |
|
|
|
D |
E |
F |
|
|
C |
|
|
G |
|
|
H |
|
(1)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________(填名称)。
(2)D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4)现有另一种元素X,其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释放出的能量是上表中所列元素中最大的,则X是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族元素。
(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你认为该物质应该是由上表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元素组成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航天员生存的人工态环境,还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稀释气体,该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也在水溶液中进行,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光照条件下D与F反应生成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化合物A由周期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Y组成,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1)X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X的硫酸盐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A和水缓慢作用生成含Y的化合物Z,Z分子含有10个电子。
①Z与H2O2反应,其产物之一是Y的单质,Y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Z分子的结构呈________。
②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X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