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9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甲,乙,丙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甲在左,乙在中,丙在右。且甲乙的距离大于乙丙的距离。A,B,C三个带电体分别位于甲乙丙三点。为使三个自由电荷都保持静止,它们的电量可能是( )
| A.QA=25×10-3c QB =—4×10-3c QC =—9×10-3c | 
| B.QA =36×10-3c QB =—4×10-3c QC =9×10-3c | 
| C.QA =4×10-3c QB =—5×10-3c QC =1×10-3c | 
| D.QA =16×10-3c QB =—2×10-3c QC =24×10-3c |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极板A接地,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B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电容C、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E的变化情况(  )
A.Q变小,C不变,U不变,E变小
B.Q变小,C变小,U不变,E不变
C.Q不变,C变小,U变大,E不变
D.Q不变,C变小,U变大,E变小
如图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  )
| A.φ4>φ3>φ2>φ1 | 
| B.φ4=φ3>φ2=φ1 | 
| C.φ4<φ3<φ2<φ1 | 
| D.φ4=φ3<φ2=φ1 | 
 如图所示,在两个电量都为+Q的点电荷A、B的连线上有a、c两点,在连线的中垂   线上有b、d两点,a、b、c、d都与连线的中点O等距。则(  )
A.a点场强与c点场强相同
B.b点电势小于O点电势
C.负电荷q在O点电势能大于a点电势能
D.负电荷q在a点电势能小于b点电势能  
一段导体横截面积为S,导体单位长度上的自由电荷数为n,设其中单个自由电荷所带电量为q,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导体中电流强度的表达式为( )
| A.nqSv | ||
| B.nqv | C.Sqv | D.Snq | 
  
 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大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  )
| A.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 
| B.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 
| 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 
| D.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 
如图所示电路中,三只灯泡原来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左移动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L1和L3变亮,L2变暗 | 
| B.LI变暗,L2变亮,L3亮度不变 | 
| C.L1中电流变化值小于L3中电流变化值 | 
| D.Ll上电压变化值小于L2上的电压变化值 | 
把一个量程为5m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R×1档,电流表的内阻是50Ω,电池的电动势是1.5V,经过调零之后测电阻,当欧姆表指针指到满偏的3/4位置时,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 )
| A.50Ω | B.16.7Ω | C.100Ω | D.400Ω | 
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 
|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 
| C.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 
| D.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 
E.测出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同;
F.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小.
图a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电流表具有一定的内阻,电压表的内阻不是无限大,S为单电阻。当S向电压表一侧闭合时,电压表读数为U1,电流表读数为I1;当S向R一侧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2。
(1)根据已知条件与测量数据,可以得出待测电阻R=          。
  
(2)根据图a所给出的电路,在图b的各器件实物图之间画出连接的导线。
真空中两个平行金属板A,B上加有周期性的交变电压,如图所示。在t=0时,电势φA>φB,这时紧靠B板处有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若已知交变电压的周期为T,在t=0时,电压为U0。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求:
(1)若电子正好在3T/8时刻到达A板,则电子到达时具有的动能是多大?
(2)当A,B间距离d为多大时,电子到达A板的速度为零??
某同学在家中测算电冰箱的月耗电量,他将家中其他用电器断开,只使用电冰箱,观察电能表转芯的转动情况.测得冰箱致冷时,转盘每12s转一转;冰箱保温时,转盘每120s转一转.电能表上标明“2000r/(kW·h)”.该同学还测得冰箱每小时致冷20min,保温40min.每月按30d(天)计.则该冰箱月耗电为多少(kW·h)(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