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三)地理试卷(B卷)
该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题目。
图中甲地时间为(   )
| A.5日5时20分 | B.6日6时20分 | 
| C.6日5时20分 | D.5日6时20分 |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 A.悉尼 | B.上海 | 
| C.雅加达 | D.莫斯科 | 
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东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问题。
该天气系统形成的典型天气是(   )
| A.一场春雨一场暖 | 
| B.一场秋雨一场寒 | 
|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 D.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 
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
| A.e>c | B.b>d | 
| C.c=d | D.d>a |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问题。
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该洋流所位于的大洋是 (   )
| A.太平洋 | B.大西洋 | C.北冰洋 | D.印度洋 | 
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   )
|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 
|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 
该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地貌形成的顺序依次是(   )
| A.②-④-①-③ | B.①-③-④-② |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 
关于该地貌的形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层受水平挤压,地表起伏形成褶皱山 | 
| B.地壳上升导致岩层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动 | 
| C.受流水冲蚀、下切,形成沟谷 | 
| D.受流水溶蚀、搬运、形成峰林、峰丛 |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问题。
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 A.褶曲隆起 | B.褶曲凹陷 | C.断裂下降 | D.断裂上升 |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问题。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读安第斯山脉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自然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图中乙自然带延伸至5°S的主要因素是   (   )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 C.海陆分布 | D.洋流 | 
该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 
|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 
|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 
|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 
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 
|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 
|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 
|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问题。
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
| A.气温高,日较差大 | 
| B.风小雾大,降水多 | 
|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 
| D.日出晚,昼短夜长 | 
英国(  )
|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 
|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 
|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 
|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 
|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 
|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 
|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河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                            。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济南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1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该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
| 地点 | 
   现象 | 
   分析 | 
  
| ①和② | 
   风向不同 | 
   ②风向主要成因是     | 
  
| ③和④ | 
   地方时不同 | 
   大约差   小时 | 
  
| ⑤和⑥ | 
   自然带不同 | 
   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规律 | 
  
(2)社团成员们调取了①地7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见下表),请写出该时段影响①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
(4)描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5)苏门答腊岛素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