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1-201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能源转化过程中,污染较大的是
| A.风能发电 | B.燃煤发电 | C.地热能发电 | D.太阳能发电 |
常温下,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的
大致是5,其中的
最接近于
A.![]() |
B.![]() |
C.![]() |
D.![]() |
下列溶液,按
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①
溶液 ②
溶液
③
溶液 ④
溶液
|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④③ | C.③④①② | D.④③②① |
气体
在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末时,测得
。用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 |
B.![]() |
C.![]() |
D.![]() |
已知在
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橙色) (黄色)
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变为橙色的是
| A.氨水 | B.硫酸 | C.![]() |
D.水 |
下列“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 A |
饱和食盐水中滴加少量浓盐酸,振荡 |
溶液变浑浊 |
| B |
饱和 溶液中通入 ,振荡 |
溶液变浑浊 |
| C |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 ,振荡 |
溶液变浑浊 |
| D |
氨水中滴加少量 溶液,振荡 |
溶液变浑浊 |
反应


。温度为
时,平衡常数
温度调至
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B.由 到 是降温过程 |
C. 时,增大 不变 |
D. 时, 的转化率比 时小 |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原理可用于设计氢氧燃料电池 |
| B.破坏1molH-O键需要的能量是463.4kJ |
| C.H2O(g)=H2(g)+1/2O2(g)△H="+241.8" kJ/mol |
| D.H2(g)中的H-H键比H2O(g) 中的H-O键牢固 |
下列解释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 ![]() |
B.醋酸使碳酸钙溶解:![]() |
C.草酸溶液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
| D.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



关于相同体积、相同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及其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时,由水电离出的 :盐酸小于醋酸溶液 |
B.用等浓度的 溶液中和两种溶液时:所需体积相同 |
C.均加水冲稀10倍后:盐酸的 大于醋酸溶液的![]() |
D.均加入足量镁粉,反应完全后产生 的物质的量:盐酸大于醋酸溶液 |
已知合成氨反应

,工业上选择的适宜条件为:
、铁作催化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
| B.铁作催化剂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
| C.增大压强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
| D.将氨分离出来,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均为![]() |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 C.破损后的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耐腐蚀 |
| D.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钢铁,牺牲阳极作原电池的正极 |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
A |
B |
C |
D |
| 反应装置或图像 |
![]() |
![]() |
![]() |
![]() |
| 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 |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
纽扣式银锌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作负极 |
B.电子经外电路流向 极 |
C. 向 极移动 |
D.正极反应:![]()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盛放在
形管中的饱和
溶液(滴有酚酞溶液),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阴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
| B.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 |
| C.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
D.当阳极生成 气体时,整个电路中转移了![]() |
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和
,发生反应

,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测得平衡时甲中
的转化率是6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起始浓度 |
甲 |
乙 |
丙 |
![]() |
0.010 |
0.020 |
0.020 |
![]() |
0.010 |
0.010 |
0.020 |
A. 甲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短
B. 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C. 平衡时,丙中
是甲中的2倍
D. 平衡时,乙和丙中
的转化率均是60%
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蔗糖 | B.葡萄糖 | C.乙酸乙酯 | D.麦芽糖 |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具有的性质是
A.使酸性 溶液褪色 |
B.能跟 溶液反应 |
| C.能发生消去反应 |
| D.能发生加聚反应 |
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提纯工业酒精(含水、甲醇等)可用蒸馏的方法 |
| B.提纯粗苯甲酸(含泥沙)用重结晶的方法 |
| C.从碘水中提取碘,可用乙醇萃取的方法 |
| D.分离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可用分液的方法 |
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的合成路线如下:
淀粉
葡萄糖
>乳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结构中含有酯基 |
| B.淀粉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过程②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 |
D. 乳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生成![]() |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 |
橙色溶液变成绿色 |
乙醇具有还原性 |
| B |
![]() |
澄清溶液变浑浊 |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
| C |
![]() |
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 |
乙醛具有还原性 |
| D |
![]() |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水不溶解 |
醋酸铅使蛋白质盐析 |
简答题
(1)盐碱地因含较多的
,使得土壤呈碱性,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施加适量石膏粉末(主要含有
,微溶于水)来降低土壤的碱性。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
的作用 。
(2)
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液体,遇水剧烈反应得到二氧化硫和氯化氢,是一种常用的脱水剂。将
与
混合并加热,可得到无水
,得到无水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
分别滴定
和
,滴定过程中
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滴定盐酸的
变化曲线为 (填“图1”或“图2”),判断的理由是
。
(2)滴定
溶液的过程中,
①当滴加
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当
时,溶液
7(填“>”、“=”或“<”)。
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用品】
溶液、
、烧杯、冷水、热水、秒表等
【实验步骤】
I.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
II. 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
III. ……
IV. 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搅拌。
V. 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1)步骤III的操作为 。
(2)该实验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
(3)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的现象是 。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盛有10滴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
的
溶液。
请回答:
(1)白色沉淀是 ,证明“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操作是 。
(2)能说明
溶解度依次减小的现象为 。
(3)滴加
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制备纯净的
。
I.取工业硫酸铜固体,用稀硫酸溶解,过滤。
II.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稍加热。
III.向II的溶液中加入
粉末至
为
。
IV.加热煮沸,过滤,滤液用稀硫酸酸化至
。
V.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晶体。
已知部分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的
如下表:
| 物质 |
![]() |
![]() |
![]() |
开始沉淀![]() |
2.7 |
7.6 |
4.7 |
完全沉淀![]() |
3.7 |
9.6 |
6.7 |
(1)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II中将
氧化为
的目的是 。
(3)用
(铁氰化钾)验证II中
是否转化完全的现象是 。
(4)I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V中“滤液用稀硫酸酸化”的原因 。
工业上常用天然气作为制备
的原料。已知:
①


②


③


(1)
与
反应生成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与
,在不同压强下合成甲醇。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压强
(填“<”、“>”或“=”)
②在
、
压强时,平衡常数为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3)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结构示意图,
电极通入的
为 ,电极反应式是 。
若用该电池电解
溶液,当得到
铜时,参加反应的气体
的体积应为
(标准状况)。









溶液中通入
,振荡
溶液,振荡
不变
的转化率比



:盐酸小于醋酸溶液
溶液中和两种溶液时:所需体积相同
的物质的量:盐酸大于醋酸溶液





作负极
极
向
气体时,整个电路中转移了


溶液褪色
溶液反应
乳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生成







的合成路线如下:
的反应路线中:
的化学方程式是 。
的结构简式是 。
的化学方程式 。
的反应路线中:
,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