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11年11月1号凌晨5点58分,神州八号飞船发射成功。据此回答第1、2题。神州八号发射时,世界众多华人也观看了实况转播,纽约(西五区)华人观看转播时是当地时间为
| A.10月31日16点58分 | 
| B.10月31日18点58分 | 
| C.11月1日16点58分 | 
| D.11月1日18点58分 | 
神州八号发射时,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地距离增大,地球公转运动加快 | 
| B.北京比广州白昼时间长 | 
| C.南非热带草原草木枯黄 | 
| D.地中海沿岸进入多雨季节 | 
读图,回答3、4题。
在12月到次年2月期间
|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③比④小 | 
| B.日出时间③比②早 | 
| C.⑤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 
| D.自转线速度⑤地大于①地 | 
当①处正值多雨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⑤处吹西南风 | B.②处吹东南风 | 
| C.④地河流正值枯水期 | D.③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读图2(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 
| B.35°以南地区年蒸发量由南向北递减 | 
|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 
| D.400毫米等值线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 
正常年份乙地区为全年多雨期时,丁区域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东北小麦春播忙 | B.阴雨绵绵梅子黄 | C.稻田伏旱暑骄阳 | D.落叶遍地披秋装 | 
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表形态的主导因素 | 
| B.甲为背斜成山,丙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 | 
| C.乙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 | 
| D.丁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 | 
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9题。
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山为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 
| B.北坡因纬度高,雪线低 | 
| C.南坡山麓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 D.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 
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0~12题。
| 地点 | 
   纬度 | 
   气温(℃) | 
   降水量(mm)[] | 
  |||
| 一月 | 
   七月 | 
   一月 | 
   七月 | 
   全年 | 
  ||
| ① | 
   23°08′ | 
   13.3 | 
   28.4 | 
   40.0 | 
   210.0 | 
   1614.1 | 
  
| ② | 
   39°48′ | 
   -4.7 | 
   26.0 | 
   2.6 | 
   196.0 | 
   682.9 | 
  
| ③ | 
   48°58′ | 
   3.5 | 
   18.4 | 
   54.3 | 
   53.6 | 
   647.4 | 
  
| ④ | 
   54°17′ | 
   1.8 | 
   13.4 | 
   225.0 | 
   117.0 | 
   2399.0 |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 | 
| B.②——欧洲西部 | 
| C.③——大兴安岭西侧 | 
| D.④——北美大陆西岸 |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 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 
| B.两地自然带同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C.两地均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 
| D.两地均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图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据图回答第13题。
该地独特的景观
| A.反映了台湾的热带景观特点 | 
| B.为河流泥沙沉积作用而成 | 
| C.反映了海岸地区多风的特点 | 
| D.形成受海水侵蚀作用影响 | 
读图,回答第14题。
关于图中城市天气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 | 
| B.沈阳即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 | 
| C.海口风向为东南风 | 
| D.太原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 
读图,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图(2000-2005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15、16题。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 A.经济落后 | B.远离东部 | C.人口数量少 | D.收入水平高 | 
图中B点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 | 
| B.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青稞 | 
| C.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 D.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 
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日期中的31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 A.1月31日 | B.5月31日 | C.8月31日 | D.10月31日 | 
资料中反映的天气系统为
|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关于资料中三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1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高 | 
| B.1日白天气温低是因为云层大量吸收了太阳辐射 | 
| C.1日、2日夜间气温低,因为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 
| D.2日受气旋控制,白天气温较高 | 
读图完成20、21题。
此季节关于图中城市P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绵阴雨 | B.炎热干燥 | C.受西风带影响 | D.受东北信风带影响 | 
2004年12月,Q地附近发生数次里氏8.9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左右,并引发海啸。下列有关Q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核 | 
| B.成因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 
| C.还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 
| D.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 
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第22、23题。

我国各省份中,属于人口负增长的省份是
| A.川、陕、藏 | B.云、贵、川 | C.鄂、豫、皖 | D.贵、蜀、渝 | 
23.关于人口高速增长省份的叙述正确是
| A.常住人口指有居住地户籍的人口 | 
| B.均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 
| C.人口增长增大了就业压力 | 
| D.增长完全由于机械增长造成 | 
建立模型是研究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读图回答24~26题。
若该图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E、F两地附近全年昼夜等长,受③洋流影响形成自然景观是
 
 
 
A                 B                  C                  D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G、H表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 处代表海洋 | 
|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 
| C.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 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 
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部分过程,H表示岩浆,F表示沉积岩,则图中数字及字母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G为岩浆岩,③为岩浆活动 | 
| B.①为重熔再生作用,E为变质岩 | 
| C.E为岩浆岩,④为外力作用 | 
| D.②为变质作用,G为岩浆岩 | 
读图,完成27、28题。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 
|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 
|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 
|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径流年际变化小 | B.补给以降水为主 | C.水量向下游增大 | D.夏季流量小 | 
某舰艇于2010年12月27日从A地出发,经过10昼夜的航行,到达B地。读图,完成问题。
随舰艇同行的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照片上显示的时间
| A.越来越早 | B.先越来越早,然后越来越晚 | 
| C.越来越晚 | D.先越来越晚,然后越来越早 | 
当舰艇航行到马六甲海峡时,遇上降雨天气,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夏季风影响 | 
| 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 | 
| C.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 
| 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中所示地区的山脉走向是________;右图中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
据以上两图,说出此地区地形类型,并简述气候特征。
如果你做为一个“驴友”要想在此区域搭帐篷宿营。现有左图中A、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哪个地点宿营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在非洲旅行时所见景观反映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
C探险区存在一个________(高或低)温中心,形成此地区夏季低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
7月旅游途径C→D→A路段,沿途可能看到的现象有________。
| A.印度河流洪水泛滥 | B.巴西草原草木枯黄 | C.白昼越来越长 | D.轮船上的旗子飘向西南 | 
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阅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图中甲、乙两处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是________。
简述甲河段的水文特征。
说出黄河中游段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