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阅读材料回答1-2题。
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有关该旅游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泰国、缅甸相邻 | 
| B.流经该旅游区的国际河流是雅鲁藏布江-湄公河 | 
| C.种植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亚麻等 | 
| D.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完整,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 
下列省区全称、简称、省会所在地配伍正确的一组是( )
| A.山西――晋――西安 | B.湖南――湘――长沙 | 
| C.广东――广――广州 | D.四川――川――重庆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巫山以西是四川盆地 | 
| B.天山以北是塔里木盆地 | 
| C.太行山以西是华北平原 | 
| D.大兴安岭以西是东北平原 | 
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 | 
|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 | 
| C.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内蒙古高原 | 
| D.雪山连绵是云贵高原山地景观 | 
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6-7题。
图中②地形区为(   )
| A.华北平原 | B.长江中下游平原 | 
| C.渭河平原 | D.四川盆地 |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 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 D.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浏览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回答8-9题:
四条浏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泰山大致位于四条浏览线路中的(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 A.曾母暗沙 | B.四川盆地 | 
| C.青藏高原 | D.漠河镇 | 
秦岭一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 A.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 
| B.年平均气温0℃等值线 | 
| C.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 | 
|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月 | 
| B.6~7月 | 
| C.6~8月 | 
| D.5~8月 | 
以下河流与其流入的海域组合正确的是( )
| A.黑龙江—渤海 | B.黄河—黄海 | 
| C.淮河—东海 | D.珠江—南海 | 
表为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河流各月流量资料(立方米/秒)。据此回答14-15题
| 河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甲 | 
   1200 | 
   1400 | 
   1700 | 
   4500 | 
   6000 | 
   12500 | 
   11100 | 
   7500 | 
   4500 | 
   3000 | 
   2000 | 
   1000 | 
  
| 乙 | 
   0 | 
   0 | 
   80 | 
   50 | 
   60 | 
   200 | 
   260 | 
   300 | 
   220 | 
   100 | 
   60 | 
   50 | 
  
| 丙 | 
   50 | 
   100 | 
   500 | 
   600 | 
   200 | 
   350 | 
   850 | 
   1100 | 
   700 | 
   500 | 
   300 | 
   100 | 
  
 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为(   )  
| A.西北、东北、南部沿海地区 | 
| B.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 
| C.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 
| D.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 
丙地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为(   )
| A.玉米 | B.棉花 | C.甜菜 | D.水稻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区2006年降雨明显少于往年,但湖水依然上涨。据此回答16-17题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增加 | B.冰川融水增多 | 
| C.冻土融化加强 | D.大气降水增加 | 
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

我国南北铁路干线除了京哈—京广线、京沪线、宝成—成昆线外,还有 ( )
| A.京九线、焦柳线 | 
| B.陇海—兰新线 | 
| C.成渝线、川黔线 | 
| D.浙赣线、湘黔线 | 
图中丙铁路线和横向铁路线交会处的城市是(   )
| A.开封 | 
| B.商丘 | 
| C.徐州 | 
| D.洛阳 | 
表是影响上海、香港、黑龙江、四川等四地发展工业的主要因素,下列四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的多少表示该因素优势地位的大小) (  )
| A.①黑、②沪、③港、④蜀 | B.①蜀、②港、③沪、④黑 | 
| C.①沪、②港、③蜀、④黑 | D.①港、②蜀、③黑、④沪 | 
读下列我国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图,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经济作物依次是(  )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 
|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 
在同一省内,北部和南部在气候、耕作制度和粮食作物品种方面都有较明显地域差异的是( )
| A.陕 | B.藏 | C.晋 | D.赣 | 
图为我国东北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23-24题。
关于左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 
| 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 
| 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 
|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 
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5-26题。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地区发展农业都具有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 | 
| B.乙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棉花、花生等 | 
| C.甲区是我国油料作物油菜主要产区 | 
| D.甲、乙两地均为我国的商品粮主产区 | 
关于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  ) 
①甲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乙区土层薄 
②甲区春旱严重,乙区水资源不足 
③乙区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施加适量的熟石灰 
④甲区应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灾害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②④ | 
读图,回答27-29题。
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流经B地区的河流名称是(  )
| A.渭河 | B.湘江 | C.汉江 | D.赣江 | 
2001年12月4日,纵贯蜀黔桂、我国西部连接三省会的第一条跨省区高标准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它的建成是落实党中央西部开发战略决策的重要措施,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更为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据此回答30-31题。西南公路出海通道,由北向南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依次是(  )                 
| 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 | 
| B.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 
| 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 | 
| D.成都平原横断山脉珠江三角洲 | 
西南出海通道纵贯西南,通江达海,这里的“江”和“海”具体是指(  ) 
| A.雅鲁藏布江南海 | B.澜沧江东海 | 
| C.长江南海 | D.珠江东海 |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32-33题。
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A.海拔高度 | B.距海远近 | 
| C.气温高低 | D.地表植被 | 
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 A.沙尘暴 | B.泥石流 | 
| C.地震 | D.水土流失 | 
读图,回答34-35题。
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水源、热量 | 
| B.地形、水源 | 
| C.水源、光照 | 
| D.土壤、地形 | 
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 C.纬度低、海拔高 |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读中国简图,回答:(10分)
⑴ A为我国的______(海), B为______(岛),C为______(海峡),D为______(半岛)。
⑵ E河为______,F省简称为______。
⑶ G地区的沙土丘陵地区具有发展优势的油料作物是_____。H地区的糖料作物是______,
⑷ 填注我国商品粮基地名称:I______、J______。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图中两大地形区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②地形区中的商品粮基地是______________。A河的主要补给源是_____________。(4分)
⑵简要分析A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⑶ 填表回答:①、③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2分)
|   | 
   典型地貌类型 | 
   地质作用 | 
  
| ① | 
   沙漠地貌 | 
   a | 
  
| ③ | 
   b | 
   流水侵蚀 | 
  
图1所示岛屿为海南岛,从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洋浦港到莺歌海的直线距离大约是_______千米(选择填空)。
| A.50 | B.150 | C.250 | D.350 | 
⑵莺歌海是该该岛著名盐场,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⑶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高达______毫米以上。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的原因。
⑷读图2,描述近50年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特点。
⑸读图2,分析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的人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