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1-201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文科历史试卷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 
|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 
|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 
|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造成上述表中所列主要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农耕经济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成功。”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 
|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 
|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 
| 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 
下面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观点的是:( )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 
|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 
|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 
|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雄起”。其中()中的①和②两条对其余8条进行了准确概括,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你认为它们最有可能的是 ( )
| A.西部开发、大国崛起 | B.入世、解放思想 | 
| C.对外开放、市场经济 |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 
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
|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 B.资本主义的萌芽 | 
| C.工业革命的开始 | 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 |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 
|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 
|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 )
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 
②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④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描述恰当的是( )
| A.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B.人文主义成为主要思潮 | 
| C.人和世界的被发现 | D.新航路的开辟 | 
下列有关文学艺术的名言,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
| A.“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 | B.“不美化现实” | 
| C.“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 D.“忠实的描摹不是真实” | 
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免除封建地租 | B.取消什一税 | 
| C.反对出售免罪符 | 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新教会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他在此论述的包括(    )
①人权学说        ②国家学说        ③法治学说
| A.①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 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
|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 | 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 
| 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 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 
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 )
| A.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 C.魏晋南北朝时期 | D.隋唐五代时期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D.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 A.明初、南京 | B.北宋、开封 | 
| C.唐末、长安 | D.东汉、洛阳 |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 A.日心说 | B.量子论 | C.相对论 | D.经典力学 | 
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哥白尼日心说 | B.牛顿的经典力学 | 
| C.达尔文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相对论 |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第四媒介”指的是( )
| A.电话 | B.手机 | C.互联网 | D.电视 |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 )
|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 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
|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 
|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 B.变科举,开学校 | 
|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 D.办报刊,立学会 |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 
|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材料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二,,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3)儒家思想在西汉和南宋两个朝代分别有什么新的发展?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科技进步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哲学察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材料二 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形成世界有史以来最有力量,最有向心力,最有扩张性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  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写道:“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造成福岛一号核电站四台反应堆相继出现爆炸,泄漏等险情。截至2011年3月23日16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根据最新气象分析,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福岛核电站以东海域扩散,随后扩散转向东南的太平洋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科学技术在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毛泽东(1945.4)
(1)分别指出材料一思想主张的概称。
(2)材料二思想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