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2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常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 
| B.不可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 
| C.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量排放有关 | 
| D.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可以铁制品的外层涂油漆或局部镀铜 | 
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 
|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碳元素的单质,也存在硅元素的单质 | 
| B.燃烧煤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的量 | 
| C.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 | 
| D.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5.6L NO和5.6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 
| B.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 C.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 D.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 
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pH=2的溶液:Fe2+、NH4+、Cl—、NO3— |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 、S2—、CO32— | 
  
|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 
|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ClO—、MnO4—、Al3+、SO42— | 
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W想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 
| B.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 
| C.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2YO4 | 
| D.X的单质在W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的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氮化钠和氢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如下:
Na3N+H2O→NaOH+NH3         NaH+H2O→NaOH+H2
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3—>Na+>H+ | 
| B.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 C.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 
| D.两种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为测写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mL0.3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mL;再加0.2mol·L—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在此时好不再变化,用去350mL NaOH溶液。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
| A.0.005mol | B.0.01mol | C.0.025mol | D.0.03mol | 
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HClO>I2>SO42— | 
| 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 | 
| C.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 
|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退色 | 
X、Y、Z、W均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 W是单质铁,则Z溶液可能是 FeCl2溶液 | 
  
| B.若W是氢氧化钠,则X与Z可反应生成Y | 
| C.若X是碳酸钠,则W可能是盐酸 | 
| D.若W为氧气,则Z与水作用(或溶于水)一定生成一种强酸 | 
某同学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 
可逆反应A(s)+B(g)
(n为正整数)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 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没有使用催化剂 | 
  
B.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压强,则 比 的压强大且![]()  | 
  
C.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温度,则 比 的温度高且Q>0 | 
  
D.其他条件相同,若改变A的物质的量,则 比 消耗A的物质的量少 | 
  
高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反应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 A | 
   证明SO2有漂白性 |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是否退色 | 
  
| B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1000mL |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浓硫酸,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振荡摇匀定容 | 
  
| C |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Cl2 |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水,然后加热煮沸就得到了纯净的FeCl3溶液 | 
  
| D | 
   检验Br—的存在 | 
   在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 反应时间/min | 
   ||
| 0 | 
   1.20 | 
   0.60 | 
  
| t1 | 
   0.80 | 
   |
| t2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 
| 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和1.20 mol,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 
|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转化率增大,的体积分数减小。  | 
| D. | 
   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人们已经研制出以丙烷为燃料的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熔融酸盐,电池

(2)该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CO32—移向_____________极。
(3)用该电池电解1L 1 mol·L—1的AgNO3溶
液,此电解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电池消耗0.005molC3H8时,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3。已知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元素E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F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单质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由A、B、D、E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E2D2与A2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配制100mL0.2mol·L—1由A、D、E形成化合物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浓度______________0.2mol·L—1(埴“>”、“<”或“=”)。将F的单质溶于上述配制的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海水中常见的物质A为原料可以发展很多种工业,下图中包含了几种基本工业生产,请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C和D、C和G反应都可以制取消毒剂。C和G反应制取的消毒剂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工业合成J反应的化学平衡向生成J的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液化分离J
(3)将F和J通入A的饱和溶液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A.先通入F后通入J           B.选通入J后通入F
C.同时通入                  D.没有先后顺序要求
(4)图中所示工业制法获得的纯碱中常含有NaCl杂质,用下述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①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固体物质不宜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氯化钙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碱石灰    e.无水硫酸铜
(2)写出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装置的
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
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当有0.15molCl2参与反应时,则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5)上述装置还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A(g)+B(g)
2C(g),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050mol A和0.025mol B,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测得
,放出热量Q1 kJ。
(1)能说明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v(C)=2v(B)      b.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A的同时消耗1molB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若在相同的容器中只加入0.050mol C,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2 kJ,则Q1与Q2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Q1、Q2的代数式表示)。
(3)500℃时,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若反应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某温度下,A的平衡转化率
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化学平衡常数K(A)______________K(B)(填“>”、“<”或“=”)

、S2—、CO32—
W是单质铁,则Z溶液可能是
FeCl2溶液
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没有使用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