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一练”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与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 
| C.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 
| D.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均为动态平衡 |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
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 
| 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 D.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溶液里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 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 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 
  
|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 
| B.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甲烷与氯气反应产物只有一种 | 
| D.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 
下列有机物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3CH2OH以铜作为催化剂在空气中加热 | 
| B.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 
| C.戊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 
| D.苯与足量的氢气反应 |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A族 | 
| B.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是同周期最强的 | 
| C.这些元素中,Y的氢化物水溶液碱性最强 | 
| D.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W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甲烷的燃烧热Δ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 H2(g) 2 NH3(g) ΔH =" -38.6" kJ·mol-1 | 
  
|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 
|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 H2(g)+O2(g)="2" H2O(l) ΔH=" -571.6" kJ·mol-1 | 
在1 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 △H=akJ/mol(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 (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 
| B.若要提高CO的转化率,则应该加入适当的过量FeO | 
|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若生成56 g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 
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 
| B.P 点时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 
| C.曲线 a 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 
| D.酚酞不能用做本实验的指示剂 | 
对于0.1 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 
| B.c(Na+) = 2c(SO32-) + c(HSO3-) + c(H2SO3) | 
| C.c(Na+) + c(H+) =2c(SO32-) + 2c(HSO3-) + c(OH-) | 
|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加 | 
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 
| B.t2>t1,HX的生成反应是吸热反应 | 
| C.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 
| D.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HX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B.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 
  
|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 
| B.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 | 
C.30℃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 
  
| D.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 
室温下向10mL pH=4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粒子的数目减少 | 
| B.再加入10mL pH=10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 
|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 
D.溶液中 不变 | 
  
某学习小组在通过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后,对Na2S2O3产生了兴趣,查资料知Na2S2O3名称为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可以看成是用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该实验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预测了Na2S2O3的某些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预测。
 [提出假设]
(1)部分学生认为Na2S2O3与Na2SO4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因此室温时Na2S2O3溶液的pH        7(填“>”、“=”或“<”)
(2)部分学生从S元素化合价推测Na2S2O3与SO2性质相似,均具有较强的       。
 [实验探究]
取适量Na2S2O3晶体,溶于水中制成Na2S2O3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填写下表中空格)。
 [实验结论]
(6)探究①:                                       。
(7)探究②:                                       。
 [问题讨论]
(8)甲同学向“探究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9)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你的方案是
                                                                      。
发射航天火箭常用氮的氢化物肼(N2H4)作燃料。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N2H4燃烧时用NO2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则N2H4和N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肼、氧气与KOH溶液组成碱性燃料电池,氮元素被氧化后只生成氮气,请写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电池工作时,     极pH升高。
(3)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在一定温度下的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4 mol SO2和0.2 mol O2 ,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ΔH <0,n(O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实线所示:
(1)用SO2表示0~4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若温度不变,在容器中再加1 mol O2 ,重新达到平衡,则SO2的平衡浓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I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有:汞、铅、锰、铬、镉。处理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的Cr2O2-7和CrO2-4离子,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2)关于第①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已达平衡状态
B.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强酸性环境,溶液的颜色为橙色
(3)第②步中,还原0.1 molCr2O2-7离子,需要      mol的FeSO4·7H2O。
(4)第③步除生成的Cr(OH)3,还可能生成的沉淀为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当c(Cr3+)降至10-5mol/L,认为c(Cr3+)已经完全沉淀,现将第③步溶液的pH值调至4,请通过计算说明Cr3+是否沉淀完全(请写出计算过程)
                                                                     
                                                                     
方法2:电解法
(5)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电解法处理含Cr2O2-7的废水,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    ,阴极区反应式为         ,得到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区可沉淀完全,从水的电离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2 NH3(g) ΔH =" -38.6" kJ·mol-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