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下图示意我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各题。
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 B.中年劳动力人 口比重逐年减少 | 
  
|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 
| C.人口老龄化严重 | D.人口大量外迁 |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各题。
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 A.交通运输 |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C.地形、气候 | D.城市规模 | 
该城市在图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城市化水平提高 | B.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工业和商业日趋集中 | 
| C.城市中心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 | 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 
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以“和谐的城镇化”为主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我国城市“和谐”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低,应不断扩大城市规模 | 
| B.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应强行关闭重污染工厂 | 
| C.为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应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 | 
| D.我国城市化发展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 
下图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完成各题
对图中1农业地域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 B.在西欧地区有大面积分布 | C.水利工程量大 | D.商品率高 | 
图中3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泛,其影响因素是:   
A 政策              B 交通                        C 市场            D 劳动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读下图回答各题。
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下适合其“都市农业”发展的有
| A.观光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房地产业 | D.水稻种植业 | 
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蔬菜水果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十一五”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
|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B.种花卉用地比重上升 | 
|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
答各题。
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①属国际人口迁移  ②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
③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④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 B.家庭婚姻 | C.环境质量 | D.文化教育 | 
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 B.扩大了 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  |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据此回答各题。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
重约是
| A.93% | B.33% | C.13% | D.60% |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9%,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因此,解决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 |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4“各省人口迁出数”和图5“各省人口迁入数”,完成各题。

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3个省区和人口净迁出最多的3个省区分别是             
| A.新疆、山东、北京,四川、贵州、河南 | B.山东、福建、海南,安徽、四川、江西 | 
| C.广东、浙江、上海,四川、湖南、安徽 | D.上海、新疆、福建,四川、贵州、江西 | 
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 
|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朝是庄园夕是沙,不知何处是我家”所描述的人口迁移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自然原因 | B.社会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政策因素 | 
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最可能是
| A.从欧洲迁往非洲 | B.从北美迁往拉美 | 
| C.从亚洲、拉美迁往北美 | D.从西亚(中东)迁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读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各题:
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黄土高原 | B.亚马孙平原 | C.巴西高原 | D.恒河平原 |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各题。
|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①约16亿人 | 
  |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温饱型消费水平 | 
   ②10亿之内 | 
  
| 小康型消费水平 | 
   ③8-9亿人 | 
  |
| 富裕型消费水平 | 
   ④7亿之内 |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
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读下图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各题: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形 | B.扇形 | 
| C.多核心模式 | D.条带状 | 
若在该城市建设一集零售、娱乐、饮食、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区 | B.b区 | C.c区 | D.d区 | 
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各题。
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下列叙述不属于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 
|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 
读“亚洲四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图”,回答各题。
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 A.中国 | B.印度 | 
| C.马来西亚 | D.印度尼西亚 | 
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的不同之处是:
| A.城市化水平总是最低 | 
| B.城市化水平总是最高 | 
| C.城市化速度总是最快 | 
| D.城市化速度总是最慢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进四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民族经济的发展 | B.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 C.人口的快速增长 | D.城市环境的改善 | 
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 | B.土壤 | C.地形 | D.光照 | 
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
| 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 B.珠江三角洲的双季稻——水源 | 
| C.渭河平原的冬小麦——光照 | D.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 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此区的牧场上主要的畜
种是_______。
⑵ ②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农业生产国,此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本国的_______。
(3
)④所代表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___________,    
⑤所代表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________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
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过快城市化产生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我国四城市的1月、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材料二: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从2001年开始种植草莓,现有草莓温室大棚500栋。通过产业化经营,在种植、采摘、包装环节实行无公害生产及运输,产品销往香港、北京等地,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包装和分选,并能在春节期间上市。草莓价格最便宜的也有10元每公斤,最高可买到60元每公斤。
(1)我国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2)7
月份,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
(3)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简答黑龙江省(用哈尔滨的气候资料)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4)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气候原因。
(5
)昌平区兴寿镇通过温室大棚种植草莓改造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6)从自然条件考虑,昌平区发展草莓温室大棚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上风上水    B.距市场近    C.平原地形   D.雨热同期
(7)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该地发展草莓温室大棚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距市场近   B.国家政策    C.雨热同期    D.平原地形
(8)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昌平的草莓可远销香港市场的原因。
(9)结合材料,分析昌平区的草莓价格昂贵的原因。
口比重逐年减少
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