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卷
图中A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B为“图A中甲地某河流量过程曲线图”, 甲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各题。
 
 甲地大致位于: 
| A.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B.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东岸 | 
| C.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D.北纬40º~60 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甲地河流7月前后流量减少是由于该地区受:
| A.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B.中纬西风带控制 | 
|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东北信风带控制 |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各题。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 
|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 D.沙尘暴肆虐全球 | 
“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 
|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 
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 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 | 
|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 
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 
|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 
|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 
|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各题。
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平均寿命短 | 
| B.人口增长速度快 | 
| C.就业压力太大 | 
| D.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 
 解决该地区人口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是
| A.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 
| B.一对夫妇生一胎 | 
| C.人口大量外迁 | 
| D.实行提前退休 | 
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
M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环境极差 | B.地价太高 | 
| C.交通不便 | D.设施不全 | 
P区域可能属于:
| A.商业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行政区 | 
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各题
| X | 
   Y | 
   Z | 
  
 若图中的X、Y、Z分别为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那么(   )
| A.X为工业区 | |
| B.Y是绿化带 | |
| C.Y是工业区 | D.Z是居民区 | 
 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   )
| A.X | B.Y | 
| C.Z | D.X和Y | 
图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xyz | B.xzy | 
| C.zxy | D.zyx | 
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市场价格 | B.交通成本 | 
| C.国家政策 | D.技术水平 | 
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 A.o q | B.p q | 
| C.m p | D.n p | 
若y为乳畜业,则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优先接近:
| A.原料 | B.技术 | 
| C.市场 | D.劳动力 | 
下图为”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
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 A.出生率下降 | B.自然增长率下降 | 
| C.死亡率下降 | D.人口总数上升 | 
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压力大 | B.养老负担重 | 
| 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 D.劳动力短缺 | 
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使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 287千克。据此回答各题。
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 A.产量不同 | B.播种技术不同 | 
| C.种植制度不同 | D.产品品种不同 |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各题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 | B.1990年前后 | 
| C.2010年前后 | D.2030年前后 | 
据图可知,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大概是  
| A.20年左右 | B.40年左右 | 
| C.60年左右 | D.80年左右 | 
“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 B.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 
|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 
|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各题。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 
| B.交通运输不便 | 
| C.消费者习惯变化 | 
| D.价格因素 | 
“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 B.土壤 | 
| C.水分 | D.光照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 如果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果林、蔬菜和乳牛生产,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1)A处宜发展 ①  生产,理由是               ②                     。
(2)B处宜发展 ③  生产,理由是               ④                     。
(3)C处宜发展 ⑤  生产,理由是               ⑥                     。
(4)D处宜发展 ⑦  生产,理由是               ⑧                     。
读“地球日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该图表示    月     日前后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北半球为        (节气)。(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 A地处于五带中的         带, 该日A地的昼长为      小时。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读表一和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表一: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1)
| 年 份 | 
   1950年 | 
   1970年 | 
   1990年 | 
   2025年 | 
  
| 发达国家 | 
   50% | 
   66.6% | 
   72.6% | 
   80% | 
  
| 发展中国家 | 
   17.0% | 
   25.4% | 
   33.6% | 
   57% | 
  

(1)图A中,虚线代表    ①     国家,实线代表     ②      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差异是:         ③                                 
                                                                     。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      ④        
                                                                     。
(3)表1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⑤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⑥                     。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