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宇宙中 最基本的天体是
| A.恒星,星云 | B.恒星,卫星 | C.卫星,彗星 | D.星云,卫星 | 
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 B.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 
| C.太阳—木星—哈雷彗星 | D.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 | 
在我们考试这一天(1月21日),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 B.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 
| C.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 D.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 
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 
|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量来
源是
| A.太阳辐射 | B.大气辐射 | C.大气逆辐射 | D.地面辐射 | 
下列天气现象中是由暖锋造成的是
| A.春雨连绵 | B.夏季雷雨 | C.秋高气爽 | D.丰年瑞雪 | 
大气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 A.三圈环流 | B.大气环流 | C.热力环流 | D.季风环流 | 
下图四种地貌景观,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               ②                ③               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的夏季风 | D.我国的冬季风 |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太阳直射点由春分→夏至,北半球
| A.白昼越来越短,夏至时最短 | B.白昼越来越长,夏至时最长 | 
| C.白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长 | D.白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短 | 
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旋中心气压低,反气旋中心气压高 | 
| B.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辐散 | 
| C.气旋过境时容易成云致雨,反气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 
| D.气旋的气流是由四周逆时针流向中心,反气旋的气流是由中心顺时针流向 | 
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一草原一荒漠对称分布 | 
|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的森林景观 | 
|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 | 
|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荒漠景观 |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分布大陆东岸,寒流分布大陆西岸 | 
| B.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 
| C.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寒流影响显著 | 
| D.秘鲁附近沿海因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 
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自然增长率 | D.生育率 | 
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5万 | 
  ||||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5万 | 
  ||||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
|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5万
  |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 
|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 
|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 
|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差异 | B.国家政策 | 
| C.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 | D.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出
| A.农业生产的灵活性 | B.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 
| C.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 D.生物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 
下图是某地区地形图,完成各题。
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相比,图示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 C.交通发达 | D.水热条件好 |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图示平原发展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C.降水条件 | D.光照条件 | 
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是
| A.使用一次性产品 | B.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 | 
C.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 
   D.禁止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 |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问题。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目前国家已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其主要原因是
| A.粮食大量过剩 | B.保护湿地,有利于 改善生态环境 | 
  
| C.劳动力缺乏 |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商业用地 D、中心商务区(CBD)
GPS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
| A.资源普查 | B.作物估产 | C.定位导航 | D.灾害监测 | 
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搞好国土整治 | B.预防自然灾害 | 
| C.控制人口增长 | D.参加国际协作 | 
我国广大农村虽然既搞种植业的同时又饲养一些家畜,却不能算是混合农业只能作为家庭副业。
读地质构造图
(1)常见的地质构造有______、_______ 。
(2)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处构造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处地貌名称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处。
(6)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
(2)图示日期为    ,北半球节气为      ,理由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4)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区域为       。
(5)此日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6)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内北半球昼长如何化?                          ,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_______                            _______

45万
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