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0-2011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 
| B.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 
C.隐性性状是隐藏在生物体内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 
  
| D.隐性性状对生物是有害的 | 
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 A.棉花的长绒和细绒 | B.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 
| C.兔的黑毛和短毛 | D.紫茉莉的白叶和青菜的绿叶 |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
人工异花传粉  ②去雄  ③统计分析结果  ④套袋  ⑤种植豌豆
| A.⑤④②①③ | B.⑤②④①③ | C.⑤②④③① | D.⑤④②③① |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提出了超越当时时代
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遗传因子存在于细胞核中:
③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④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个;
⑤每对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⑥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A.①③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中各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其中与亲本表
现型
相同的占3/8,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
| A.AABB×aabb | B.AAbb×aaBB | C.AaBb×aabb | D.AaBb×AaBb | 
花生种皮有紫色和红色,壳有厚薄之分,紫色(R)和后壳(T)分别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TtRr和tt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种和2种 | B.6种和 4种 | C.4种和8种![]()  | 
   D.2种和4种 | 
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实验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实验鼠繁殖后,子代表现
型的理论比值黑色∶
褐色∶白色为(  )
| A.9∶4∶3 | B.12∶3∶1 | C.9∶3∶4 | D.9∶6∶1![]()  | 
  
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 
| C.碱基与磷酸基团相连接 | 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 
下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 | 
| B.D图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 
| C.B图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 | 
| D.A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 B.同源染色体联会 | 
| C.有纺缍体形成 | D.着丝点分开 | 
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 ( )
| A.亲本的基因型 | 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 
| C.隐性个体的配子 | D.显性基因 |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
|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某夫妇中,妻子患有红绿色盲,则其后代患病的概率至少为
| A.1/2 | B.1/4 | C.1/8 | D.0 | 
在下列关于血友病(伴X隐性)基因遗传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 
|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
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用32P和35S分别 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B.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 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 
  
|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 
|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一核酸的碱基构成情况是A=20%、C=30%、T=25%、G=25%,据此推测知,这一核酸的结构特点是( )
| A.双链DNA | B.单链DNA | C.双链RNA | D.单链RNA | 
下列对四
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 
|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 
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
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 
|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 
|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 
|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每一个DNA分子由 一条多核苷酸链盘绕而成螺旋结构 | 
  
| B.外侧是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骨架,内部是碱基 | 
| 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 | 
| D.DNA的两条链等长,但是反向平行 | 
一个DNA分子经过3次复制后,新的DNA分子中保留有原来母链的DNA占( )
| A.1/2 | B.1/4 | C.1/8 | D.1/16 | 
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
 A.m、1/n       B.1/m、n       C.m、1       D.1、n
遗传信息是指( )
|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 B.脱氧核苷酸 | 
| C.氨基酸序列 | D.核苷酸 | 
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RNA、DNA、ATP和酶
C.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D.DNA、脱氧核糖、能量和酶
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24
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               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
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     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昔酸
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列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 
| C.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 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 
每种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染色体数量能保持相
对恒定,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 
|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
的是
|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 
|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 
|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 
| 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 | 
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萨顿的蝗虫实验 |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 C.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 | D.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 
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携带遗传密码 ③能转录信使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转运氨基酸 ⑥
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回答:
| 实验组别 | 
   亲本的处理方法 | 
   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 | 
  |
| 紫色子叶 | 
   白色子叶 | 
  ||
| 实验一 | 
   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 
   409粒 | 
   0 | 
  
| 实验二 |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 
   0 | 
   405粒 | 
  
| 实验三 | 
   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 
   297粒 | 
   101粒 |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乙植株的基因型为                  ,丙植株的基因型为                  。
(2)实验三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          粒。
下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                            (以流程图表示)。
(2)转录过程中,DNA在[  ]               的催化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                      过程中。
(3)mRNA是以图中的③为模板,在[  ]          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               依次连接形成的。
(4)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  ]  
       。
下面是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回答:
(1)A图属           分裂(填“有丝”或“减数”)的           期。
(2)B图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
(3)C图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
(4)A、C两图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       ;A、C两图中DNA数之比为       。
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外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色盲基因用B b表示)问:
 
 (1)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
 (2)Ⅲ3的红绿色
盲基因,与Ⅱ中__________有关,其基因型是________;与Ⅰ中________有关,其基因型是______。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若Ⅲ1与Ⅲ2再生一女孩,该女
孩色觉情况是___________。
 (4)假设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如果与某表现正常的男孩者结婚。试分析两人后代的遗传图解(即分析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一条多核苷酸链盘绕而成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