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

A.

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

B.

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

C.

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

D.

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

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

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

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

对外联系频繁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汇兑业务发达

D.

阶层分化严重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研究者整理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A.

不同民族的杂居

B.

华夏文化的扩散

C.

民族隔阂的消解

D.

民族习俗的趋同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

A.

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

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

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

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

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

B.

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

C.

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

D.

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90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以该邮票为实物史料,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

赤色邮花的出现时间

B.

中国人民邮政的创立时间

C.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起始时间

D.

闽西交通总局的成立时间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A.

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

B.

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

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

D.

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

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

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

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

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A.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

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A.

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

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

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呈现了这般形象(见下图)。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

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

B.

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

C.

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

D.

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显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从未认为自己是拜占庭人,而以罗马人自称;他们自视为罗马帝国皇帝,延续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拜占庭帝国(

A.

继承罗马帝国的版图

B.

改变希腊正教的传统信仰

C.

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D.

复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

幕府权力日趋式微

B.

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

外交政策转向亲美

D.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幅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发表于192112月。画中德国被描绘成水中求救者的形象。该漫画反映当时(

A.

德国面临着经济大危机

B.

英法德三国间经济合作

C.

德国对英法的外交策略

D.

英法对德人道主义援助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在他的宣言中宣布了国家主义理论,并在更改国名为扎伊尔的同时,蒙博托要求国民取非洲化姓名,很多城市也更改欧洲殖民者所取名称。这反映了(

A.

刚果政府权力扩大

B.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

冷战意识影响非洲

D.

非洲殖民体系瓦解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源于近代欧洲的“文明”,在19世纪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辩护词,它们认为,文明可以普遍化。1959年,有欧洲历史学家认为,文明是一个具有边界的区域,需要借鉴其他文明的成分,同时抵制那些不利于自身的因素。

——据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学家文明观念形成的国际政治背景,并简要谈谈不同文明相处的正确方式。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对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建康实录》的校勘事例。

请仿照事例(1),撰写(2)的校勘记;并据以上三则事例,指出校勘古籍时所利用的文献史料应具备的特点。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丈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