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青铜礼器是周代贵族强化血亲观念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东周时,贵族为异姓铸造青铜礼器的现象较西周显著增多。这一研究结果可用于说明东周时期(

A.

青铜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范围的扩大

C.

天子权威的削弱

D.

礼乐制度的崩溃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鸠杖体现了汉朝政府对老人的优抚制度。考古发现不少汉墓中有执鸠杖老者的刻像(如图所示),该现象反映了汉代(

A.

民众对国家教化的认同

B.

黄老之学对地方习俗的熏陶

C.

政府对社会救济的重视

D.

民间信仰对传统葬仪的渗透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时,设下大夫一职,与北族官职折纥真共同负责信息的搜集和传递;迁都后,废二职,设门下、秘书省等机构,负责奏事和信息传达。这主要体现了孝文帝的(

A.

皇权至上理念

B.

鲜卑族本位意识

C.

权力制约意图

D.

政治大一统观念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常用复合单位描述财政收入情况,如天宝年间“每岁钱粟绢绵布,约得五千二百三十余万端匹屯贯石”。至南宋时,使用复合单位记账现象减少,财政货币化趋势日显,这(

A.

提高了政府效率

B.

增加了财政收入来源

C.

减轻了民众税负

D.

扩大了纸币流通范围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明南方地区刊行的大量茶书,内容较之前更丰富,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制茶、品茶、茶馆经营等。这反映了当时(

A.

饮茶礼仪传播广泛

B.

茶业市场繁荣发展

C.

市井生活需求多元

D.

印刷技术日益成熟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年间,西北地区方志的编纂进入高峰,内容以屯田、水利、兵防最为详细,编者多为承担军事保障的官员。由此可知,该时期西北方志编纂的主要目的在于(

A.

统筹区域军事资源

B.

吸引百姓移民实边

C.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D.

指导官员治理地方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即派人赴京咨抄江宁旗营历年底案,清廷遂谕令户、兵、工三部赶紧照录,交来人领回。上述举措旨在(

A.

编练新式军队

B.

强化对外防御

C.

重建地方官署

D.

恢复统治秩序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创设水师学堂,以“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英美驻华机构均很快向各自政府提交了该学堂详细的观察报告,涉及学生的选拔、课程、训练以及成绩情况。据此可推知,近代列强(

A.

介入晚清军事改革

B.

积极维护在华利益

C.

关注中国新式教育

D.

注重搜集中国信息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1927—1936年中国银进出口波动的加剧。这(

A.

延缓了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B.

推动了法币政策出台

C.

促成了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D.

导致了金本位制崩溃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面对根据地面积与人口缩减的严峻形势,晋绥边区通过高价收购铁轨、铁丝等物资,引导民众破击敌方军用设施。这一做法(

A.

开启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先声

B.

解决了敌占区民众的生活困难

C.

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

D.

扩大了中共在游击区的影响力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拉萨主要街道为八廓街和几条小巷,甚至没有路灯等公共设施;到1965年,拉萨不仅铺设了十多万平方米的柏油路面,还建起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影剧院、银行、招待所等各类服务设施。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

西藏城镇人口的稳步增长

B.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C.

国内基础设施的逐步升级

D.

民族团结互助事业的发展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考古学家对亚欧大陆北部一个遗址的研究发现:公元前2千纪早期,该遗址中牛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羊和马;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牛的数量逐渐减少,羊、马及御马工具数量增加。上述发现说明该地区(

A.

游牧经济的发展

B.

定居人口数量增加

C.

早期国家的形成

D.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66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去世,诺曼征服后,他逐渐被神圣化。在英王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推动下,爱德华于1161年被正式册封为圣徒。上述事件反映了英国(

A.

王室与教会相互利用

B.

教会派系的权力之争

C.

独立民族教会的出现

D.

专制王权的形成过程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13年,日本仙台大名遣使西班牙,希望发展与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并愿意帮助西班牙抵制荷兰和英国。这体现了当时(

A.

西班牙在亚洲势力的消长

B.

天皇保留名义上的权力

C.

日本大名与幕府间的矛盾

D.

荷兰与英国的利益趋同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呈现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40年代印度学者撰写的重要史学著作信息。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印度(

A.

社会通用语言转变为英语

B.

奠定多民族多语言格局

C.

历史书写中民族意识形成

D.

延续本土语言写史传统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中后期,欧美地区的棉花产业逐渐衰落并转移到亚洲,原有的棉厂、纱厂、棉花交易中心在21世纪初陆续被改造成博物馆。上述现象表明(

A.

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产业转移

B.

经济全球化形成新国际分工

C.

欧美产业主体转向第三产业

D.

亚洲各国实施产业发展政策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从各条战线抽调人员组成了一支以军人为主的外交官队伍,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改革开放后,外交官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大多是外语、外交和国际关系等专业出身。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后,我国结合外交工作的专业性和外交事业的发展实际,逐步形成一套内容科学、方式多样、程序规范的外交官录用体系。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官选拔标准转变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官选拔录用的经验。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波斯《贝希斯敦铭文》和《希罗多德历史》有关平定公元前522年“高墨达叛乱”的记述如下:

(1)比较上述两种史料,概括二者所记内容的不同点。

(2)利用两种史料所记内容的共同点,对“高墨达叛乱”进行探究。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4世纪末,古埃及文明消亡,象形文字被弃用,不为人所识。18世纪末,法国入侵埃及,随军学者发现了以象形文字和希腊字母两种文字书写的古埃及铭文。此后,欧洲学者开始尝试以各种方法释读象形文字。1802年,瑞典人通过与希腊文的比较,勘定了象形文字中的部分单词。1822年,法国学者通过对比古埃及铭文中的希腊文和象形文字,并参照象形文字的其他书写形式,辩识出象形文字有表音字符和表意字符,成功释读了象形文字。

——据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等

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我国传统学术中的金石学实际上已发展为古物学,晚清学者借助乾坤嘉以来极度发达的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利用各类古物铭文研究文字和古代历史。石印术和照相术的传入,也大大增加了研究和刊印的方便。1899年,王懿荣等首次发现甲骨上的文字。孙诒让继承乾嘉学术,以古文字字形比较和偏旁分析法释读甲骨文字。罗振玉则使用逆推法,自《说文解宇》经金文返诸辞例,考释甲骨文字。此后,甲骨文字研究进入了不断发展和日益提高阶段,至今犹方兴未艾。

——摘编自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埃及象形文字释读的背景及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学者得以成功释读甲骨文字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字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4年11月18日,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我国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重要展览,主题是“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10世纪)”。展览分为“乐居长安”“海纳百川”“文人世界”“技臻于美”“大唐丝路”“扬帆出海,联通世界”等单元,展现了辉煌灿烂、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任一或多个朝代为对象策划一场展览,展现其深远的历史影响。(要求:展览须有主题、至少三个单元设计及相应说明,观点正确、阐述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来源: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