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

A.

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

B.

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

C.

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

D.

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

由此可知(

A.

北方游牧经济衰落

B.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

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

D.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A.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

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B.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C.

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

D.

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A.

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B.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C.

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A.

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B.

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C.

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D.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A.

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

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

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

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12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A.

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

封建习俗荡涤净尽

C.

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

租界权益部分收回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3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A.

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B.

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C.

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由此可知(

A.

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B.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C.

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D.

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C.

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

D.

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A.

互鉴性

B.

同源性

C.

统一性

D.

同步性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A.

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

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

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

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A.

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

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

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的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A.

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

B.

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

C.

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国家干预的减少

B.

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

民权运动的高涨

D.

移民问题愈演愈烈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乡里制度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抄写于秦灭六国前的秦简《法律问答》记载,里典(里正)和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其中,里典被称为“率敖”,指乡里豪强财力、能得众人拥戴之人。最迟抄写于秦灭六国前后且晚于《法律答问》的秦简《尉卒律》规定,“置典、老,必里相谁(推)”,且典、老由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治理》等

材料二:晚清宝坻县档案显示,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每个乡保平均管理二十余个村庄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他们是不带薪的准官员,由地方提名,经国家批准确认。乡保一般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他们处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上,具有两副面孔。

——摘编自黄宗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材料三:《周礼》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比、联等都是在血缘性聚落或居住区内编排的地域性组织。历代乡里制度,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声称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两副面孔”。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世纪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它们是位于巴黎东面香槟地区的四个城市。商人用马车或驮畜运来货物,在预定时间、地点相互交易。香槟伯爵在骚乱年代维持了秩序,给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到12世纪中叶,香槟集市因其贸易量而蜚声于整个大陆。14世纪初,香槟地区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国王收取比交易费用更高的费用,如棚舍出租费和销售税等。随着欧洲贸易量的增长,集市城市里的运输和交易已不能满足需求,其重要性开始下降。

——摘编自[英]诺尔曼·庞兹《中世纪城市》等

材料二:12世纪中期形成的汉萨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它由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等地的独立城市国家和城镇组成。1370年,同盟获得了对丹麦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贸易垄断权,在北方所有的商业中心拥有贸易站。15世纪,同盟势力和重要性开始下降,诺夫哥罗德、伦敦、布鲁日等贸易站特权被所在国收回。17世纪,中欧和北欧的战争成了对汉萨同盟的最后一击,同盟城市数量逐渐减少。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析香槟集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12—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的趋势。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广东不仅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刘云波《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

结合材料,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远东格局,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头号对手日本已府首称臣,英、法于战后重建有求于美国,它们在华势力大大削弱;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战争中空前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与之匹敌,美国追求世界的“领导”地位,它要建立由自己主宰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持续学习和反思中创新外交思维与外交实践,从周边和国际体系的融入者、参与者,转变为体系中的贡献者、塑造者与引领者。

——摘编自魏玲《中国周边外交70年:继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远东格局。

2)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某一角色进行论述。(要求:说明所选角色,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来源: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