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环保意识是重要的公民意识。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监测指标的是
| A.SO2 | B.CO | C.N2 | D.NO2 | 
玻璃、陶瓷和水泥是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 A.氮 | B.硫 | C.硅 | D.氯 | 
合金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生铁 | B.青铜 | C.不锈钢 | D.金属铝 | 
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 
| 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 
|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 
|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其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 | 
| B.溶液未冷却即注入容量瓶中 | 
| C.容量瓶可长期存放溶液 | 
| D.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H3常用作制冷剂 | B.Fe3O4常用于红色油漆和涂料 | 
| C.Na2SiO3常用作制木材防火剂 | D.NaHCO3常用作面粉发泡剂 |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Na2O2 + 2H2O ===2Na+ + 2OH-+ H2↑ | 
| B.2O22−+ 4H+===4OH-+ O2↑ | 
| C.Na2O2 + 2H2O ===2Na+ + 2OH-+ O2↑ | 
| D.2Na2O2 + 2H2O ===4Na+ + 4OH-+ O2↑ |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 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 
| C.含碳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 
| D.碳元素均被氧化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 g H2所含原子数目为NA | 
| B.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 NA | 
| 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 
| D.1 mol/L 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 
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 | 
| C.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 D.氢氟酸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NH3 | 
| B.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 
| C.工业上用SO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 | 
| D.保存金属钠的仓库着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 |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 
| B.Fe2O3固体(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 
| C.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 
| D.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 | 
在某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Mg2+、SO42-、HCO3- | B.Na+、Ba2+、Cl-、SO42- | 
| C.Cu2+、Ca2+、Cl-、NO3- | D.Fe3+、K+、NO3-、OH-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单质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 
| B.二氧化硅溶于NaOH溶液:SiO2 + 2OH−="==" SiO32−+ H2O | 
| C.单质钠放入水中,产生气体:Na + H2O ="==" Na+ + OH−+ H2↑ | 
| 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 AlO2−+ 4NH4+ + 2H2O | 
从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 A | 
   H2可在Cl2中燃烧 |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 
  
|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 
  
| C | 
   钠块投入水中,迅速熔成银白色小球 | 
   钠的密度比水小 | 
  
| D | 
   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原溶液中含NH4+ |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 
| B.向Na2SiO3饱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 
| C.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 
| D.该实验能证明酸性强弱的顺序是:硫酸>碳酸>硅酸 | 
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 
|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 
|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 
|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 
将下列待分离的物质与相应的分离方法用直线连接起来。
 (1)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分液
 (2)分离水和煤油的混合物                          结晶
 (3)提取碘水中的碘                                萃取
有四种物质:①Al2O3、②HNO3、③NaHCO3、④Ba(OH)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④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②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儿童           元素含量偏低。
 (2)报告单中“μmol/L”是            (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一些补铁剂以硫酸亚铁为主要成分,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推测糖衣的作用是                    。
生活中为了延长鲜花的寿命,通常会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下表是0.5 L某种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及含量,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 成分 | 
   质量(g) | 
   摩尔质量(g/mol) | 
  
| 蔗糖(C12H22O11) | 
   25.00 | 
   342 | 
  
| 硫酸钾(K2SO4) | 
   0.25 | 
   174 | 
  
| 高锰酸钾(KMnO4) | 
   0.25 | 
   158 | 
  
| 阿司匹林(C9H8O4) | 
   0.17 | 
   180 | 
  
| 硝酸银(AgNO3) | 
   0.02 | 
   170 | 
  
(1)鲜花保鲜剂的下列成分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蔗糖     b.硫酸钾      c.硝酸银
 (2)欲配制500 mL该鲜花保鲜剂,现已提供下列仪器:①胶头滴管、②量筒、③烧杯、④ 药匙、⑤玻璃棒、⑥天平,如要完成实验,缺少的玻璃仪器还有_______________(写仪器名称)。
 (3)写出该鲜花保鲜剂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mol/L(可以不化简)。
阅读下面短文。
 光的散射与丁达尔效应
 光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介质时出现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沿侧向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在暗室里,将一束经聚集后的光线投射到胶体系统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条明亮的光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光的散射。
 表1 分散系对可见光的不同作用
 
 当入射光的波长略大于分散相粒子的直径时就发生光的散射。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60 nm的范围,略大于一般胶体粒子的直径(1~100 nm),因此当可见光束投射于胶体时,就发生光的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
 对于溶液,分散质分子或离子更小,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而当可见光束通过浊液时,由于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制备Fe(OH)3胶体,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5~6滴饱和的_____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可。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
 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c.胶体的胶粒带有电荷      d.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4)CuSO4溶液无明显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化学式为          ,检验Y所用的试剂是                 。
 (2)W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        (填序号)。
 a.Na2S + S       b.Na2SO3 + S   c.Na2SO3 + Na2SO4       d.SO2 + Na2SO4
 (4)将X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漏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已知:3Cl2+8NH3 === 6NH4Cl+ N2,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漏。当有少量Cl2泄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喷射石灰乳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少量Cl2泄漏造成的危害。Cl2和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常用烧碱溶液吸收Cl2。若将Cl2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当NaCl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时,混合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实验过程中集气瓶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说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某同学认为上述理由不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经过讨论,决定改用装置B进行反应,实验步骤①~③如下图所示。步骤③拔去注射器的橡胶帽,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的空气后,迅速盖上橡胶帽。如果观察到              的现象,就能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I为: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NH4Cl
(1)工业生产中,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以及少量的Ca2+、Mg2+、SO42−等离子。
① 为得到纯净的饱和NaCl溶液,进行了如下操作。请补全操作步骤:
a.向浓缩后的海水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b.向滤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c.向滤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d.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e.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得到饱和NaCl溶液。
② 步骤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NaCl。取5.5 g纯碱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标准状况下1120 mL CO2。则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无毒、难溶于水的固体,能杀菌消毒,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
 (1)CaO2溶于盐酸可得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aO2在保存时要密封,避免接触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与Ca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CaO2在350℃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取某CaO2样品10 g(含有少量CaO杂质),充分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 g,则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
不同镜子背后的金属镀层可能是不同的,目前使用的金属主要有两种。为研究金属镀层的成分,某小组分别收集了两块镜子背面的金属镀层粉末甲和乙,按下述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 金属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 | 
   ①取少量粉末,加入过量浓硝酸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几滴NaCl溶液  | 
   粉末溶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乙 | 
   ③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④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⑤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⑤的实验现象是                       ,乙溶解在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欲“比较甲和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SO2废气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O2是氧化剂;(2)根据(1)的分析,得出:
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B与空气发生反应生成溶液C,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
(2)SO2和酸性Fe2(SO4)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断Fe3+、O2和SO4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