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应用 | 
| B.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在1888年总结出平衡移动原理 | 
| C.用于比色分析的分光光度计可用来测定反应速率 | 
| D.pH试纸有广范和精密两种,广范pH试纸测量范围较广,测量精度较高 | 
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Na2O、CuO、MgO、Fe2O3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 A.Mn2O7 | B.Na2O2 | C.Al2O3 | D.CaO | 
下列有关判断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晶体 | 
| B.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 
| C.酸性:PH<7 | 
| D.强电解质:能溶于水的化合物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电子式 可以表示甲基,但不能表示CH3+ | 
  
B.比例模型 既能表示甲烷分子,也能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 
  
| C.C2H4O2可以表示乙酸、甲酸甲酯等物质 | 
D.离子结构示意图 可以表示32S2-,也可以表示34S2- |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g 苯中含有的单键数目为0.9NA | 
| B.1 mol Cl2溶于水,与水反应时电子转移数目为1 NA | 
| C.在298K 1.01×105pa下,22 g CO2和N2O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大于11.2升 | 
| D.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pH=1的溶液中:NH4+、Fe2+、SO42-、Cl- | 
| B.通入CO2气体的溶液中:Ca2+、I-、ClO-、NO3-、 | 
| C.c(Fe3+)=" 0.1" mol•L-1的溶液中:Na+、I-、SCN-、SO42- | 
| D.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HCO3-、Cl-、Br-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 c(O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 
| B.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 
|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 | 
| D.0.1 mol•L-1Na2S溶液中:2c(Na+) = c(S2-) + c(HS-) + c(H2S) |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或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 
| 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 
|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沸点越高 | 
|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主族序数越大,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 
|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回收其中的碳电极 | 
| B.钠、镁等金属着火,可用CO2灭火 | 
| C.“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现象的出现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 D.“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等,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分子,钙、铁则分别是钙离子和铁离子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 
| B.装置乙: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 
| 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有一种共价化合物M,它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构成。关于M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M中最多只有7个氢原子 | 
| B.M不可能发生银镜反应 | 
| C.M可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 
| D.M中可能含有-NH2官能团 |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 选项 | 
   W | 
   X | 
  
| A | 
   稀硫酸 | 
   NaAlO2溶液 | 
  
| B | 
   稀硝酸 | 
   Fe | 
  
| C | 
   CO2 | 
   Ca(OH)2溶液 | 
  
| D | 
   Cl2 | 
   Fe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1,则H2O(g) H2O(l) 的ΔH =" 40.69" kJ•mol-1 | 
  
| B.100mL pH=2的新制氯水中:N(OH-)+N(ClO-)+N(HClO)=0.001NA | 
C.已知:![]() 则反应  的焓变为:ΔH=[(4×348+3×610+8×413)+3×436-(7×348+14×413)]kJ•mol-1 = -384 kJ•mol-1  | 
  
| 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再将两溶液混合 | 
| B.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持续加快 | 
| C.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使用碎泡沫隔热保温、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量取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反应热,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 | 
| D.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可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蔗糖、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 
| B.等质量的甲烷、乙烯、1,3-丁二烯(C4H6)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增大 | 
| C.不用任何试剂和仪器可鉴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苯四种有机物 | 
| D.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只有CHCl3 |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 元素代号 | 
   X | 
   Y | 
   Z | 
   W | 
  
| 原子半径/pm | 
   160 | 
   143 | 
   70 | 
   66 |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5、+3、-3 | 
   -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发的固体透氧膜提取金属钛工艺,其电解装置如右图所示:将TiO2熔于NaCl-NaF融盐体系,以石墨为阴极,覆盖氧渗透膜的多孔金属陶瓷涂层为阳极,固体透氧膜把阳极和熔融电解质隔开,只有O2-可以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极是电源的正极,O2-在熔融盐中从右往左迁移 | 
| B.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O2--4e- = O2↑ | 
| C.阳极每产生4.48L的O2,理论上能生成0.2mol钛 | 
| D.NaCl-NaF融盐的作用是降低熔化TiO2需要的温度 | 
Na2CO3溶液中含碳元素微粒有多种,常温下,这些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得到NaHCO3溶液 | 
| B.有CO2气体放出的范围是pH≤5 | 
| C.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10-4 | 
| D.pH=11的Na2CO3溶液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后pH=9 | 
常温下,某溶液A中可能含有NH4+、K+、Na+、Al3+、Fe2+、Fe3+、CO32—、SO32-、Cl-、SO42—,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有SO42—,可能有K+、Cl- | 
| B.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只有Fe2+和CO32—两种离子 | 
| C.溶液中一定存在Al3+、Na+ | 
| D.生成的甲、乙两种气体均无色,且均易溶于水 | 
请回答:
 (1)CO2的电子式                       
 (2)将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但此沉淀不是硫化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将NH3通过灼热的CuO,有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oCl2常用作多彩水泥的添加剂,可用钴的某种氧化物与盐酸反应制备(其中Co的化合价为+2、+3)。现取适量这种钴的氧化物,可与480 mL 5 mol·L-1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CoCl2溶液和6.72 L黄绿色气体(标准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下表给出了五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A、B、C、D为短周期元素。根据以下信息填空:
| 元素 | 
   相关信息 | 
  
| A | 
   在常温、常压下,其单质是气体,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它将成为备受青睐的清洁燃料 | 
  
| B |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其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 
  
| C | 
   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早期医疗中使用的麻醉剂 | 
  
| D | 
   室温下其单质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该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 E | 
   它在地壳中储量丰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单质为银白色固体,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常用于机械制备、建筑等行业 | 
  
(5) C与A形成的某一化合物能和C与B形成的另一无色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皆为1∶2)一起用作火箭助推剂,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写出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6)化合物X是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在水中的电离方程为             ;常温下,E的单质与化合物X反应生成盐Y,Y的化学式是             。化合物Z仅由元素D和E组成,      Z+      H2O+      O2=       X+        Y,产物中n(X):n(Y)=1:1,写出并配平上述方程式:                              。
 (7)盐Y受强热会发生分解反应,其气体产物由元素D的氧化物组成,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定性实验,验证其气体产物中所含元素D的氧化物的组成                  。
(1)已知:① 2H2(g)+O2(g)=2H2O(l)         △H1=" -a"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2 =" -b" kJ•mol-1
 ③ CO(g)+2H2(g)
CH3OH(g)  △H3 =" -c" kJ•mol-1
 计算甲醇蒸气的标准燃烧热H=                         
 (2)①As2S3和HNO3反应如下:As2S3+10H++10NO3-=2H3AsO4+3S+10NO2↑+2H2O,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钴氧化物可通过处理钴渣获得。
 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B极区电解液为      溶液(填化学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过程中Li+向      电极迁移(填“A”或“B”)。
 
 ③利用钴渣[含Co(OH)3、Fe(OH)3等]制备钴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Co(OH)3溶解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Ⅰ(1)写出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    Cr2O72-+      =       Fe3++      Cr3++
 Ⅱ 水滑石是一类重要的阻燃剂。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碱式碳酸盐类水滑石M(仅含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带结晶水,其摩尔质量为522 g·mol-1)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取52.2g水滑石M进行上述实验,得到4.4g气体乙、15.6g白色沉淀2和23.2g白色沉淀3。
 已知:气体甲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液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气体乙的结构式          ,白色沉淀2的化学式          。
 (2)在惰性气流中加热水滑石M至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能够阻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与Cl2、焦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盐(可作净水剂)和常见的气体氧化物,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设计实验确定气体产物的成分(假设Cl2已反应完全):                    。
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简称DMC),是一种无毒、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
 (1)浙江大学用甲醇、CO、O2在常压、70~120℃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DMC的研究开发。
 已知:ⅰ  CO的标准燃烧热:-283.0 kJ•mol-1,
 ⅱ  1mol H2O(l)完全蒸发变成H2O(g)需吸收44 kJ的热量
 ⅲ  2CH3OH(g)+CO2 (g) 
CH3OCOOCH3 (g)+H2O(g)  △H=-15.5 kJ•mol-1
 则2CH3OH(g)+CO(g)+ 1/2O2(g) 
 CH3OCOOCH3 (g)+H2O(l)  △H=          。该反应在常压和70~120℃条件下就能自发反应的原因是                      。
 (2)甲醇和CO2可直接合成DMC:2CH3OH(g)+CO2 (g) 
CH3OCOOCH3 (g)+ H2O(g),但甲醇转化率通常不会超过1%,制约该反应走向工业化生产。
 ① 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
 A.v正(CH3OH)= 2v逆(CO2)
 B.CH3OCOOCH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压强不变
 ③某研究小组在某温度下,在100m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5 molCH3OH(g)、适量CO2和6×10-5 mol催化剂,研究反应时间对甲醇转化数(TON)的影响,其变化曲线如下左图所示。计算公式为:TON = 转化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催化剂的物质的量。
 
 在该温度下,最佳反应时间是          ;4~10 h内DM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    ___。
 ④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反应温度对甲醇转化数(TON)的影响,请在右上图坐标系中画出从投入反应物开始,随着反应温度不断升高(不考虑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TON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假设起始温度为T0℃)。
 ⑤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TON值的是         。
 A.往反应体系中添加催化剂
 B.往反应体系中添加吸水剂
 C.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CO2
 D.扩大容器的体积
KI在食品、医药领域有广泛用途。某科研小组利用碘废弃液(主要含I2、I-)制备KI,流程如下:
 
 已知:I2+2S2O32-=S4O62-+2I-
 (1)加入胆矾的作用                。
 (2)为制得KI晶体粗产品,滤液后续操作步骤是                                     。
 (3)用沉淀滴定法测定样品中KI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3.000 g样品,溶解,配制成250 mL溶液
 b.量取25.00 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c.用0.1000 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体积;
 d.重复b、c操作2~3次,平均消耗AgNO3标准溶液16.50 mL
 ①配制250mL样品溶液时,所需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之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②AgNO3标准溶液在使用之前通常要重新标定,原因是                         ;本实验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___   ____(填编号)。
 
 ③该样品中KI的质量百分数为          。
 ④下列因素会导致KI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 A.配制样品溶液定容时仰视 | 
| B.锥形瓶未干燥 | 
| C.滴定管未用AgNO3标准溶液润洗 | 
| D.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 
可以表示甲基,但不能表示CH3+
既能表示甲烷分子,也能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可以表示32S2-,也可以表示34S2-
H2O(l) 的ΔH =" 40.69" kJ•mol-1
的焓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