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钠既属于盐,又属于碱
②根据化合物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③根据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过程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SO2―→SO32- | B.Cl2 ―→HCl | 
| C.Na+―→Na | D.S―→SO2 |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 检验方法 | 
   沉淀法 | 
   显色法 | 
   气体法 | 
  
| 判断的依据 |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CO32-——气体法  B.SO42-——沉淀法
 C.H+——显色法    D.Cl-——气体法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A.Na和O2       B.Ca(OH)2溶液和CO2        C.Zn和稀硫酸    D.木炭(C)和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是根据物质颗粒大小的差别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 
| B.利用蒸馏可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 
|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上层 | 
| D.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汽油除去 | 
在同一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该反应一定属于
| A.氧化还原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离子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36.5 g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000 | 
| B.36.5 g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 
| C.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 
| D.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 
根据下列三个方程式:I2+SO2+2H2O=H2SO4+2HI; 2FeCl2+Cl2=2FeCl3;
2FeCl3+2HI=2FeCl2+2HCl+I2 有关微粒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I->Fe2+>Cl->SO2 | B.Cl->Fe2+>SO2> I- | C.Fe2+>I->SO2>Cl- | D.SO2>I->Fe2+>Cl-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时,温度计放入混合溶液中控制温度 | 
| B.萃取碘水溶液中碘,分离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时,眼睛应注视分液漏斗里的液面 | 
| C.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为防止滴在试管外,应将滴管尖嘴伸入试管口中 | 
|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将称量物放在虑纸上,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均匀混合、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某种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铅笔芯的质量约为1 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 A.2.5×1019个 | B.2.5×1022个 | C.5×1019个 | D.5×1022个 |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CO32-、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Cu2+、H+、Cl- | B.CO32-、OH-、Cl- | 
| C.K+、H+、Cl- | D.K+、OH-、CO3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 
|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 
|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 
| D.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若体积相等,则原子数一定相等 | 
有下列四种溶液:①NaOH溶液,②Mg(NO3)2溶液,③CuSO4溶液,④KCl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②① | C.④①②③ | D.③①②④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O4的摩尔质量(kg/mol)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 | 
|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7 | 
| C.1.5 L 0.3 mol·L-1Na2SO4溶液中含0.9NA个Na+ | 
| D.非标准状况下,22.4LO2中含有氧分子可能为NA个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将氧化亚铁加入盐酸中: FeO+2H+="==" Fe2++ H2O | 
| B.将少量的铜屑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 Cu2++2Ag | 
| C.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CO2+OH-===HCO3- | 
|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 CaCO3↓+CO32-+2H2O |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 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 = 2X+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2S |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 | 
|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 D.每生成1mo1X,反应转移2mo1 e- |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OH固体     ②液态SO2            ③液态醋酸    ④液态金属钠
 ⑤BaSO4固体    ⑥纯蔗糖(C12H22O11)       ⑦氨水        ⑧融化的KNO3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将NaHSO4溶液逐滴加入到Ba(OH)2溶液中,当Ba2+恰好沉淀完全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CaO+2H+=Ca2++H2O
 (4)今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其中K+物质的量浓度是0.2mol·L-1,SO42-物质的量浓度是0.7mol·L-1。则混合溶液中Al3+物质的量浓度应等于        
、高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制取高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Fe(NO3)3+16NaOH+3Cl2 = 2Na2FeO4+6NaNO3+6NaCl+8H2O
 (1)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在上述反应中        (填元素名称)元素被氧化,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3)当有2.408×1024 个电子发生转移时,参加反应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4)高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在水处理过程中,Na2FeO4中的铁元素转化为Fe(OH)3胶体,使水中悬浮物聚沉,Fe(OH)3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Cl稀溶液至过量,会出现的现象是:                                                       .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
 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②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后来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向上述待测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1)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2)依次写出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
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相同,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补充完整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 猜想 | 
   验证的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猜想Ⅰ:固体A中含有Ba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再滴入Na2SO4溶液 |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 
      | 
  
| 猜想Ⅱ: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有Na2SO4 |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 
      | 
   猜想Ⅱ成立 | 
  
I.蒸馏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装置如图I。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已知CCl4的沸点为76.7℃,甲苯的沸点为110.6℃。若要从它们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Cl4,应将温度控制在            。
 II.实验室需用230mL0.46 mol·L-1的稀硫酸,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来配制,则:
 (1)需要量取该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3)配制过程中部分步骤和操作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操作ABE用到了一种共同仪器,该仪器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规格、④压强、⑤刻度线这五项中的                  。(填数字符号)
 
 (4)该同学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 mol·L-1,可能的原因是
| 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 | 
| B.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 
| 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 
| D.定容时仰视刻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