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部分
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
|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 B.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 | 
| C.直接使用薪柴为燃料 | D.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 A.原子半径:K>Na>Al | 
| B.非金属性:N>O>F | 
| C.稳定性:HF<HCl<HBr | 
| D.碱性:NaOH<Mg(OH)2<Al(OH)3 | 
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
a时,l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
85.8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 A.2H2(g)+ O2(g)=2H2O(1);△H=-285.8kJ/mol | 
B.CH4(g )+2 O2(g)=CO2(g)+2H2O(1);△H=-890.3kJ/mol | 
  
| C.CH4(g)+2 O2(g)=CO2(g)+2H2O(g);△H=-890.3kJ/mol | 
| D.CH4(g)+2O2(g)=CO2(g)+2H2O(1);△H=+890.3kJ/mol |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
 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 
| B.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 
| C.长直玻璃导管可起到冷凝回流作用 | 
| D.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水洗涤 |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8Fe(NO3)2+10HNO3=8Fe(NO3)3+NH4NO3+3H2O,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 A.还原产物为NH4NO3 | 
|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 
| C.若有1 mol NO3-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8mol电子 | 
| D.若应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可表示为Fe2+-e-=Fe3+ | 
一定温度下,lmol TaI4和n mol S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TaI4(g)+S2(g)
2TaS2(s)+2I2(g),t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TaI4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 mol/(L·min) | 
  
| B.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mol TaS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C.给平衡后的体系升温,化学平衡一定移动 | 
| D.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充入lmol TaI4,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A.甲醇、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CH3OH+6OH--6e-=CO2↑+5H2O  | 
  
| B.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 
| C.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 | 
| D.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氨气和CO2后有晶体析出: | 
Na++NH3+CO2+H2O=NaHCO3↓+NH4+
最新研究表明,双酚A(BPA)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的发育和免疫力有影响,甚至会致癌。欧盟国家已从2011年3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双酚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双酚A的分子式为C15H16O2
 B.双酚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双酚A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D.双酚A的制取反应(CH3)2CO+C6H5OH
(CH3)2C(C6H4OH)2+H2O属加成反应
已知A(g)+B(g)
C(g)+D(g);△H="a" kJ/mol。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H           0(选填“>”“<”)。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A)=1mol/L,c(B)=2.4mol/L。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此时B的转化率为          。
(3)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 A(g)和3 mol B(g),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c(A)=c(C)
②容器内压强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v(逆)(D)=v(正)B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增大,反应发生所需要的能量E1   E(选填“>”“<”“=”),这是因为                       ;△H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这是因为            。
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无色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A、B、C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①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B、E是有毒气体,它们的分子均由同周期元素原子构成。
②B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③F是形成酸雨的一种有害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电子式是         。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3)B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常温下,把一定量的A通入水中,测得溶液的pH=12,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为        ;该溶液中,
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填序号)。
a.Na+  NO—3  Fe2+    C1—  b.Ag+  Mg2+  Ca2+   NO—3
c.Al3+  K+   A1O—3   C1—  d.CO2-3 Na+  K+  NO—3
(5)简述实验室验证F存在的方法                               。
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
(1)写出实验室制取C12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制取氯气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写序号)。
①分液漏斗②碱式滴定管⑧酒精灯④圆底烧瓶⑤长颈漏斗
(2)若E中的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则D中盛有的试剂是                   。
(3)G中盛有NaOH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F中盛有蒸馏水,C12通过后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    色,说明溶液中存在      ;将该溶液加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设计实验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
                                                               。
(5)若F中盛有的是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过量C12后,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
)+2 O2(g)=CO2(g)+2H2O(1);△H=-890.3kJ/mol
mol/(L·min)
B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