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第二次联考高三化学试卷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 ——腐蚀品 | 
   B. ——易燃液体 | 
  
C. ——遇湿易燃物品   | 
   D. ——氧化剂 |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 
| B.氨是制作氮肥、硝酸、铵盐的重要原料 | 
| C.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后,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制得浓硫酸 | 
| D.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 | 
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 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 )
| A.量筒 | B.容量瓶 | C.滴定管 | D.以上均不对 | 
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是支撑“鸟巢”的铁骨钢筋,除含有铁元素外,还含有Mn(锰)、Ti(钛)、Cr(铬)、Nb(铌)等合金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B族 | 
| B.工业上利用热还原法冶炼金属Fe、Cr、Mn | 
C. TiO2、 TiO2、 TiO2互为同位素 | 
  
D. Nb3+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41个电子 | 
  
下列溶液中,有关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能使石蕊呈红色的溶液中: Na+、I-、Cl-、NO3- | 
| B.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K+、SO32-、SO42-、ClO- | 
| C.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Mg2+、Fe3+、NO3-、[Ag(NH3)2]+ | 
D.无色溶液中:K+、Cl-、NO 、SO![]()  |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 
|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约是0.6×6.02×1023 
②0.5 mol·L—1 Mg(NO3) 2溶液中含有NO
的数目为2NA
③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0.1×6.02×1023
④2mol SO2和1 mol 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6.02×1023
⑤Fe与0.1 mol氯气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3 NA
⑥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 NA
| A.① ④ ⑥ | B.① ③ ④ ⑤ ⑥ | C.② ③ ⑤ ⑥ | D.③ ④ ⑤ ⑥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 
| B.用蒸馏水将PH试纸先润湿,可用于检验氨气 | 
| C.可用瓷坩埚熔化各种钠的化合物 | 
| D.某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Fe2+(Fe3+),加过量铁粉,过滤 | B.Mg(Al),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 | 
| C.CO2(HCl),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 | D.食盐(碘),加热,升华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  |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  | 
   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3Cl2+6FeI2=2FeCl3+4FeI3 | B.Cl2+FeI2=FeCl2+I2 | 
|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 D.2Fe3++2I-=2Fe2++I2 |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Z的原子序数等于X、Y的原子序数之和,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且Z的阴离子比X的阳离子多三个电子层,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Y的原子半径大于Z的原子半径 | B.X可能为金属元素 | 
| C.Y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 D.Z一定位于第三周期 | 
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2H4) 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g)=N2(g)+2H2O(g) ΔH1=-533.23 kJ·mol-1 
H2O(g)=H2O (l)            DH2=–44 kJ·mol-1
2H2O2(l)=2H2O(l)+ O2(g)     DH3=–196.4 kJ·mol-1
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 A.N2H4(g)+2H2O2(l)= N2(g)+4H2O(l)ΔH=+817.63 kJ·mol-1 | 
| B.N2H4(g)+2H2O2(l)= N2(g)+4H2O(g)ΔH=-641.63 kJ·mol-1 | 
| C.N2H4(g)+2H2O2(l)= N2(g)+4H2O(l)ΔH=-641.63 kJ·mol-1 | 
| D.N2H4(g)+2H2O2(l)= N2(g)+4H2O(g)ΔH=-817.63 kJ·mol-1 | 
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 A.配制5%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 
| B.配制1mol·L-1NaOH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 
| C.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 
|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1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 A.0.224L | B.0.336L | C.0.448L | D.0.672L | 
某温度下,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 
| B.平衡时,甲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 
|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 
|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 、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 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色 |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⑤ |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 
|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 
现有下列四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
A.N2(g)+3H2(g)  2NH3(g);△H<0 | 
  
B.2SO3(g)  2SO2(g)+O2(g);△H>0 | 
  
C.4NH3(g)+5O2(g)  4NO+6H2O(g);△H<0 | 
  
D.H2(g)+ CO(g)  C(s)+H2O(g);△H>0 | 
  
(一)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2)已知单质硫16g燃烧放热为149 KJ写出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
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二)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__Fe(NO3)3  +__ NaOH+ __Cl2 → __Na2FeO4+ __NaNO3 + __NaCl +  __H2O
(1)配平上述反应,当生成3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的总数为     mol;
(2)铁酸钠除了能消毒外,还可以用于净水,原因是                             
物质A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乙为金属单质,常温下,它在G 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F 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有的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给出,反应条件也未注明)。请讨论以下两种情况(注:两种情况下各字母代表的物质可能不同)
回答下列问题:
(l)第一种情况: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时,有大量白烟生成;甲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金属单质; D 和 F 的溶液均呈碱性。则:
①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D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第二种情况:甲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B 为红棕色固体; C为无色气体,是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之一;D 的水溶液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①工业上,反应 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和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请简述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                                       。
④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反应Ⅰ、Ⅱ、Ⅲ均为完全转化。现取m克含A及少量杂质的样品,按上述过程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与反应),得到密度为ρ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a% 的G溶液n mL。则该样品中A的质量分数=                        (列出计算式即可)。
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UW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 V、W、X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U、V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理由:                
(4)YW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 2H2(g)
CH3OH(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根据下图,升高温度,K值将         增大压强K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用nA 、nB、 tA 、t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 v生成(CH3OH)= 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 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
a. 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 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c(H2)/ c(CH3OH)减小
据报道双氧水接触银能剧烈反应,为消除用硝酸清洗试管内壁上的银时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某学校活动小组利用该反应清洗试管内壁上的银,并进一步研究反应的机理。他们查阅资料(资料信息:硝酸氧化性比过氧化氢强,能氧化过氧化氢;碘化银为黄色固体;稀硝酸与银单质反应条件为加热),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清洗: 取10 mL 10% H2O2溶液清洗附有银的试管。反应剧烈,并产生大量的气体(经验证为氧气),试管内壁上的银全部被清除干净,最后得澄清透明液体a。用激光照射液体a能看到丁达尔效应。
第二步 探究反应原理: 取2支试管,分别取液体a约1 mL,稀释至3 mL得液体b。
学生甲:将1支盛有液体b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学生乙:向液体b中加入4~5滴稀硝酸酸化的2 mol/LNaCl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通过上述实验,他们认为H2O2氧化了银单质。请回答:
(1)液体a在分散系分类中属于           。
(2)操作x名称是         。
(3)学生甲在液体b中加入碘化钾溶液,没有看到预期的黄色的碘化银沉淀,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液体a中的银元素大多数以银单质的形式存在
②过量的H2O2将I—氧化为I2
③加入的碘化钾溶液量太少
(4)学生乙在实验中加入4~5滴稀硝酸酸化的原因是                     。
(5)如果银与H2O2反应生成的物质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通过分析可以推测,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
——腐蚀品
——易燃液体
——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
TiO2、
TiO2、
TiO2互为同位素
Nb3+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41个电子
、SO
2NH3(g);△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