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卷
如今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类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而直接从海洋获取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食醋 | B.面粉 | C.海带 | D.食盐 | 
某同学在所收到的信封上发现有收藏价值的邮票,便将邮票剪下来浸入水中,以去掉邮票背面的黏合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黏合剂的成分可能是
甲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为
| A.CH3COOCH3 | B.HCOOCH3 | 
| C.HCOOCH2CH3 | D.HCOOCH2CH2CH3 | 
可以将六种无色液体:C2H5OH、AgNO3溶液,C2H5Br、KI溶液,C6H5OH溶液,C6H6区分开的试剂是
| A.FeCl3溶液 | B.稀硫酸 | 
|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D.NaOH溶液 |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CH2=CH-CH=CH2 1,3—二丁烯 | 
B.![]()  | 
  
C. 甲基苯酚 | 
  
D. 1,3,5—三甲基苯 | 
  
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 A.苯中的苯酚(Br2水、过滤) | 
| 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 
| 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 | 
| D.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 |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l5×6.02×1023 | 
| B.16.2 g淀粉和纤维素混合物中共含碳原子数为0.1×6.02×1023 | 
| C.1.5g C2H6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7×3.01×1022 | 
|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6.02×1023 |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
的分子结构如图,则该分子含有的官能团为
| A.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 
| B.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 
| C.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 
| D.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 
一定条件下三种炔烃组成的混合气体8.0g,与足量的氢气充分加成后可生成8.8g烷烃,所得烷烃中一定含有
| A.乙烷 | B.丙烷 | C.丁烷 | D.戊烷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 
| 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得到汽油 | 
| C.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为乙烯、丙烯等烃 | 
| D.石油分馏的产物为纯净物 | 
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生成10.8 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6.72 L的CO2(标准状况),则该醛可能是
| A.丙醛 | B.丁醛 | C.己醛 | D.苯甲醛 | 
下列反应中没有涉及到断碳氧键的是
| A.乙醇的消去 | B.乙酸的酯化 | C.乙醛的还原 | D.苯酚的溴代 | 
为保护环境,科学家致力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CO2与H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1:3的比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该化工原料可能是
| A.烷烃 | B.烯烃 | C.炔烃 | D.芳香烃 | 
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Cu(OH)2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① | B.②①④③① | C.②④①③① | D.③④①②① | 
符合下列化学式的物质在常温下,一定能使酸性KMnO4褪色的是
| A.C7H8 | B.C6H12 | C.C4H10 | D.C6H6 | 
下列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是:①高分子膜 ②生物高分子材料 ③隐身材料
④液晶高分子材料 ⑤光敏高分子材料 ⑥智能高分子材料
  
| A.①②⑤ | B.②④⑤⑥ | C.③④⑤ | D.全部都是 | 
医院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时会采取哪些措施?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                                  ,                                。
(2)有关葡萄糖反应的特征现象表现为:
与新制Cu(OH)2反应:                                         。
与银氨溶液反应:                                            。
(3)含碳原子数少于或等于10的烷烃中,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共有____种。
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1)芳香烃:         ;          (2)卤代烃:         ;
(3)醇:             ;          (4)酚:             ;
(5)醛:             ;          (6)酮:             ;
(7)羧酸:           ;          (8)酯:             。
下列各组物质中
1.丁烷和2—甲基丙烷   2.甲烷和丁烷    3.35Cl和37Cl   4.金刚石和石墨
(用序号填空)   是同分异构体;   是同素异形体;   是同位素;   是同系物。
A、B、C、D是四种有机物,它们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其中A和B是烃。在标准状况下,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3,B与HCl反应生成C,C与D混合后加入NaOH并加热,可生成B。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A、        B、      C、      D、                            
(2)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
现有四种试剂:
| A.新制Cu(OH)2悬浊液; | B.浓硝酸; | C.AgNO3溶液; | D.碘水。为了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其他实验条件略)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 
(1) 葡萄糖溶液       (   )    (2) 食盐溶液          (   )
 (3) 淀粉溶液         (   )    (4) 鸡蛋清溶液        (   )
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                                                   ,
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乙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     反应,可以观察到                
现象,若通入溴水中,发生       反应。
(3)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时的现象为                ,
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该先         。
(将下图所列仪器组装为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1)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
(2)将以上仪器按(一)→(六)顺序,用字母a,b,c,…表示连接顺序:
e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3)A仪器中c口用于_________,d口用于_________。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_________位置。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
已知4.6克无水乙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克CO2 和5.4克H2O,则无水乙醇中含有哪几种元素?写出其化学式?完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molA水解得到1molB和1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
(1)A的分子式是                    ;
(2)A、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               ;
(3)B有且只有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分别是                               
                                                                        。
通常烷烃可以由相应的烯烃经催化加氢得到.但是,有一种烷烃A,分子式C9H20它却不能由任何C9H18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而另有A的三个同分异构体B1,B2,B3 却分别可由而且只能由一种自己相应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试写出A,B1,B2,B3的结构简式。
A是:            ;B1,B2,B3的结构简式是(没有顺序):                           。

甲基苯酚
1,3,5—三甲基苯
H2↑+ Cl2↑
CH3COO- + NH4+ +3NH3 + 2Ag↓+ H2O
 2C6H5OH + 2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