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四套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5 | B.30 | C.55 | D.80 | 
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将铜打磨制成铜镜 | B.碘酒可用来检验淀粉 | 
| C.氮气用作瓜果保护气 | D.石灰石分解制生石灰 | 
善于归纳和总结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He、NO2、SO2是有害气体 | B.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 
| C.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 D.钙、铁、镉、硒是微量元素 | 
下列有关钢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 | 
| B.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 | 
| C.铁锈的结构疏松多孔 |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打翻着火,用湿布盖灭 | 
|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 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 
| D.被困火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 
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  | 
   B.![]()  | 
   C.![]()  | 
   D.![]()  | 
  
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50 | B.属于非金属元素 | 
|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 
酸与碱都有腐蚀性,所以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若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用手揉眼睛 | 
| B.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 
| C.若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 
| 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衣物上,须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造成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所取氢氧化钠固体已潮解 | 
|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被称量物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 | 
| C.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 | 
| D.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将氢氧化钠直接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 
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 
   事 实 | 
   解 释 | 
  
| A | 
   硫酸铁溶液呈黄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 | 
   两种溶液中阳离子不同 | 
  
| B | 
   白磷有毒,红磷无毒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 C | 
   氨气易被压缩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 D | 
   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差异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操作完成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项实验操作完全正确 | 
| B.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 
| C.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④ | 
| D.操作③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 A | 
   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 B | 
   氯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蒸发 | 
  
| C | 
   氯化钙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 
  
| D | 
   氢氧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适量石灰水 | 
  
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 A.图①表示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 
| B.图②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 C.图③表示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 
| D.图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加人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氯化钠溶液中:![]()  | 
  
B.在稀盐酸中:![]()  |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 
  
D.在硫酸铵溶液中:![]()  | 
  
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1)写出Fe2O3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常用来除铁锈;写出一条预防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容许的范围为_________。
| 氢氧化物 | 
   ![]()  | 
   ![]()  | 
   ![]()  | 
  
| 开始沉淀的pH | 
   1.5 | 
   4.2 | 
   8.6 | 
  
| 完全沉淀的pH | 
   3.2 | 
   6.7 | 
   11.1 | 
  
(3)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分)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氯化钠由         构成(填微粒符号)。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质子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为        ;
 (3)图3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请标出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5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        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②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当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       (填“f”或“g”)。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下列装置中属于能用于制备CO2的发生装置,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是(省略了夹持仪器)       (填序号)。
 
(9分)(1)从海水中提取出的粗盐中除了NaCl外,还含有泥沙等杂质。请完善下列实验室中除去泥沙等杂质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其中操作1的名称是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2)海水提取出粗盐后的母液中,还含有较多的氯化镁,用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其示意图如下:
 
 ①物质X是       (填名称)。
 ②写出反应Ⅰ中发生反应的分步的化学方程式      、       。
 ③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3)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制得烧碱、氯气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有       (填序号);
| A.反应物的状态 | B.气体的密度 | 
| C.反应的条件 | D.气体的溶解性 |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3)老师问:“如果实验室在没有大理石的情况下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大多数同学认为可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4)某实验小组还利用下图装置对实验室制取
的速率快慢进行了研究。他们实验时所用的试剂和使用的反应条件如下表所示:
 
 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部分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帮助填写完整。
 
 实验探究时,他们每次收集
气体均为40mL,则实验中他们还应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
 下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作出的
和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在80秒以后,产生
逐渐减慢的可能原因:            。
 
甲、乙、丙、丁、戊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下图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若甲、乙均为黑色粉末,丙、丁、戊常温下均呈气态。
 ①戊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图中反映了甲、丙、戊共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2)若甲、乙、丙、丁、戊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甲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
 ①写出物质甲的名称        ;
 ②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
 I: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              。
 【实验探究】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 
     | 
   猜想I不成立 | 
  
|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 | 
     | 
   证明有Na2CO3存在 | 
  
|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 
   证明有NaOH存在 | 
  
|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II是成立的. | 
  ||
【反思评价】
 (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注意:若答对下面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            ;
 (3)表格中实验操作③还可以采用      方法得到相同结论。
某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次 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 加入稀盐酸质量 /g | 
   25 | 
   25 | 
   25 | 
   25 |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g | 
   m | 
   58.4 | 
   82.6 | 
   107.6 |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
 (2)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是     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