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三套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116 | B.中子数177 | 
| C.核外电子数116 | D.相对原子质量293 | 
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 
| B.单质沸点的高低 | 
|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 
|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 
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 | 
| 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中由非极性分子 | 
| C.简单离子半径:丁 > 乙 > 丙 | 
| 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 |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①X+Y2+=X2++Y;②Z+2H2O(冷)=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Y电极反应为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 A.X>Z>Y>W | B.Z>W>X>Y | C.Z>Y>X>W | D.Z>X>Y>W | 
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 
|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 
|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 
|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有一种星际分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三键等,不同花纹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双键 | 
| B.该物质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 
| C.③处的原子可能是氯原子或氟原子 | 
| D.②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单键 |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 A.溶解度:小苏打 < 苏打 | B.密度:溴乙烷 > 水 | 
| C.硬度:晶体硅 < 金刚石 | D.碳碳键键长:乙烯 > 苯 | 
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 
|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 
|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 
|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A.A2、B2和AB共存
B.A2、B2和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c(A2):c(B2):c(AB)=1 :1 :2
D.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和与AB的物质的量相等
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C(g)+D(g),若开始时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内A的平均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为
| A.3.2mol | B.2.4mol | C.0.8mol | D.0.4mol | 
如图所示是一个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当此燃料电池工作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通H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2e-=2H+ | 
| B.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通 O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 
| C.如果a极通入CH4,b极通入O2,NaOH作电解质溶液,则通CH4的电极上发生的 反应为:CH4-8e-+10 OH-=CO32-+7H2O | 
| D.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OH-离子向b极附近移动 | 
使用单质铜制取硝酸铜,最适宜的方法是
| A.Cu+稀HNO3 | 
B.Cu CuO Cu(NO3)2 | 
  
| C.Cu+浓HNO3 | 
D.Cu CuCl2 Cu(NO3)2 | 
  
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下图转化的是
 
|   | 
   甲 | 
   乙 | 
   丙 | 
  
| A | 
   AlCl3 | 
   Al(OH)3 | 
   Al2O3 | 
  
| B | 
   SiO2 | 
   H2SiO3 | 
   Na2SiO3 | 
  
| C | 
   Cl2 | 
   HCl | 
   NaCl | 
  
| D | 
   CH2=CH2 | 
   CH3CH2Cl | 
   CH3CH2OH | 
  
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其产品流程示意图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取玻璃的同时产生CO2气体,制取粗硅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为CO | 
| B.生产高纯硅、铝、铜及玻璃的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 C.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 
| D.黄铜矿冶炼铜时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 
1mol某烃最多能和2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1mol此氯代烷能和8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烷,该烃可能是
| A.CH3CH=CH2 | B.CH2=CHCH=CH2 | 
| C.CH3=CHCH3 | D.CH3-C≡CH2-CH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面粉增白剂中的成份CaO2具有强氧化性 | 
| B.CaO能与SO2反应,可用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 
| C.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 
| D.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接近2.5μm的颗粒物,它们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苯从溴水中萃取溴 | B.重油裂化得到轻质燃料油 | 
| C.从煤焦油中提取苯、甲苯、二甲苯 | D.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物 |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 
| B.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 
| C.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 | 
| D.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故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 
在密闭容器中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电火花点燃,容器中的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液体产物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6%,则容器中原H2、O2、Cl2的体积比是
| A.2∶1∶1 | B.9∶4∶1 | C.4∶2∶2 | D.9∶4∶3 | 
把aL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时,消耗c mol氯化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mol·L—1)
A.![]()  | 
   B.![]()  | 
   C.![]()  | 
   D.![]()  |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g+、Fe3+、K+、Ba2+、NH4+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该待测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2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
 ④另取少量步骤③中的滤液,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热,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一定不含有        离子。
 (2)还有一种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检验该离子实验方法的名称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①铜粉(铝粉)                                                 ;
 ②FeCl3溶液(FeCl2)                                            ;
 ③N2(O2)                                                      。
 (2)下图所示各项变化的未知数中均含有钠元素,E为淡黄色粉末,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B→C的变化中所得C的溶液往往不纯,其中的杂质(不包括水)可能是      ,主要原因是            ;还可能是             ,主要原因是            。
在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列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溶液。请回答:
(1)(用化学式填空)
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收集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1)A为Cl2的发生装置。若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与之对应的A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利用D中的广口瓶收集氯气,试在装置图中完善D装置(将虚线表示的一根或两根导管改为实线,也可都不改)。
(3)写出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利用D中收集的氯气进行铁与氯气的反应实验:用坩埚钳夹持一束细铁丝, ______________,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5)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洗气瓶B溶液中Cl
和SO
的存在。可供选择的试剂及仪器为: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和足量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1)若需要500 ml (标准状况)氨气,至少需称取氯化铵的质量是多少 ?(用托盘天平称量)
(2)若将5000 ml(标准状况)氨气溶于水配成100 ml 溶液,则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不考虑NH3与水的反应)
CuO
Cu(NO3)2
CuCl2
Cu(NO3)2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