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省示范高中高一下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级能源 | 
|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 
| 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单质 | 
|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 
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 B.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 
| C.铝粉与盐酸的反应 | D.硝酸铵溶于水 | 
食盐、食醋、黄酒、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或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食盐中氯化钠的电子式:![]()  | 
  
| B.蔗糖分子与食醋中的醋酸分子的最简式相同 | 
| C.黄酒中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 | 
| D.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蔗糖 | 
下列试剂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棕色瓶、阴凉处 | B.氢氟酸——橡皮塞、玻璃瓶 | 
| C.少量金属钠——广口瓶、煤油里 | D.稀盐酸——细口瓶、阴凉处 | 
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蛋白质 ②氨基酸 ③油脂 ④淀粉 ⑤氯乙烯 ⑥纤维素 ⑦聚乙烯
| A.①③④⑥⑦ | B.除外②都是 | C.①④⑥⑦ | D.①③④⑦ |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 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取氨气 | 
| C.用图3装置蒸发饱和食盐水 | D.用图4装置制取、收集氢气 |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不合理的是
| A.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 
|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 C.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 
| D.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反应的物质是
| A.只有②④⑤ | B.只有①③④ | C.只有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不一定呈气态
B.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C.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电解熔融的DE3制备元素D的单质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 
| B.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 C.如果将硫酸换成柠檬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 
|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 SO42―= BaSO4↓+2H2O | 
| B.将少量铜屑放入浓硝酸中:Cu + 4H++ 2NO3-=Cu2++ 2NO2↑+ 2H2O | 
| C.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CO2+ SiO32―+ H2O =CO32―+ H2SiO3↓ | 
| D.Cl2通入NaOH稀溶液中:Cl2+2OH―=Cl―+ClO―+H2O | 
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或生成某些化学键的能量关系如下表:
| 断裂或生成的化学键 | 
   能量数据 | 
  
| 断裂1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 | 
   吸收能量436 kJ | 
  
| 断裂1mol I2分子中的化学键 | 
   吸收能量151 kJ | 
  
| 形成1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 | 
   释放能量299 kJ | 
  
对于反应:H2 + I2=2 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C.HI分子中的化学键比H2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牢固
D.无法判断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 | 
  
| B |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 | 
   氢氧化铝能溶于氨水 | 
  
| C |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铝箔表面被稀硝酸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pH试纸上 | 
   试纸变黑色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 O2的同时消耗2nmol NO2  
③ν正(NO2)︰ν正(NO)︰ν正(O2)=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 A.②④⑤ | B.②⑤⑥ | C.②③④⑥ | D.①④⑤⑥ | 
一种新型乙醇电池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下图。下面对这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 B.设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库仑,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46g乙醇被氧化产生12NAq库仑的电量 | 
|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 | 
| 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将一定量的锌与2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2 L,测得溶液中c(H+)=1mol·L-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mol | 
| B.反应中共消耗锌97.5 g | 
| C.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 
| D.稀释后的溶液中c(SO42―)="1.55" mol·L-1 | 
C、N、O、Al、Si、Cl、Fe是七种常见元素
(1)N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C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
(2)用“>”、“<”或“= ”填空:
| 离子半径 | 
   得电子能力 | 
   酸性 | 
   金属性 | 
  
| O2―    Al3+ | 
   16O    18O | 
   H2CO3    HNO3 | 
   Fe    Al | 
  
(3)SiO2及硅酸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高岭土[Al2(Si2O5)(OH)4]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                。
(4)ClO2常用于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Cl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5)将铝片(表面除去氧化膜)与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NaOH溶液中可以构成原电池,电池正极为     ,电池负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
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目前,仅有10%产量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基本原料加以利用。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
已知:CH3CHO
CH3COOH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CH2=CH2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2)有机物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        、         (填名称)。
(3)写出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          。
(4)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乙酯,能在地表下30~50厘米处形成一个厚0.5厘米的隔水层,既能阻断地下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可使沙漠变成绿洲。写出丙烯酸乙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成聚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           。
下图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t1s 内B气体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t1+10)s 时,A的转化率为         ,此时v(A)正     v(B)逆(填“>”、“<”或“=”)。
(4)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t1时刻该反应已停止
b.在t1时刻之前B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t1时刻C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5)容器中(t1+10)s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
(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  
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
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
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           ,理由是                                      。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
| 实验步骤 | 
   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 
  
| 取反应后干燥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1mol·L-1硫酸溶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