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均会造成伤害。为提高空气质量减少PM2.5排放,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 B.多用私家车出行 | 
| C.随意焚烧垃圾 | D.多用煤作燃料 | 
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 
|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 
|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做灯火实验 | 
| B.高层住房着火时,先打开所有门窗 | 
| C.将煤制成蜂窝煤,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 
| D.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 
| B.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 
|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 
|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 
维生素C(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它还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6H8O6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4.5% | 
| B.C6H8O6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9:1 | 
| C.C6H8O6 属于氧化物 | 
| D.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 |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 
| B.金属铁和铜──观察颜色 | 
| C.N2和O2 ──燃着的木条 | 
| D.CO和CO2──闻气味 | 
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 C.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试液变红 | 
| D.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 
木兰溪是闽中最大河流,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应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澈透明的溪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可以用        鉴别溪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减少木兰溪水质污染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 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 
|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 
|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 D.拆除溪流两岸乱搭盖的养殖场 |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3O2
6H2O + 2X;X的化学式是       。
②3O2表示的意义是           。
③NH3中氮、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请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列举一例即可)
下图为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空白:
(1)上述粒子共代表_______种元素,其中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填序号), 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_______。(填序号)
(2)D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如图所示相互转化。
(1)若乙能支持燃烧,丙为无色液体。反应丙→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若甲是单质,乙、丙均是非金属氧化物,丙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乙物质的用途是           。
有些汽车新型排气系统中,使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钛合金材料,生产钛(Ti)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②写出镁与四氯化钛(TiCl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可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制金属镁: MgCl2
Mg+Cl2↑.如欲制得24kg镁,计算需要电解的氯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请结合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a          。
(2)用A、D组合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下图是一个多功能瓶,若用此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         端通入;若用此装置来检验CO2,瓶中应盛放试剂。
(5)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10%H2O2溶液与1.0g MnO2均匀混合
Ⅱ.将x g 10%H2O2溶液与1.0g 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中x的值应为          。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 
  
| Ⅰ | 
   50.0g | 
   1% | 
   0.1g | 
   9mL | 
  
| Ⅱ | 
   50.0g | 
   2% | 
   0.1g | 
   16mL | 
  
| Ⅲ | 
   50.0g | 
   4% | 
   0.1g | 
   31mL |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           (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3)丙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