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首页 / 试题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

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几年,韩剧充斥我国的电视频道,“韩流”吹遍全中国,我国出现许多“哈韩族”。最近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又风靡我国,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儒家思想的张扬,但是这些却被我们的电视剧导演和编剧所忽视。这个事实启迪我们(  )
①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产品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
④应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① C.②④ D.①③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下面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

①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
③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  ④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
①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  )
①中华传统文化比其他国家的文化优秀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耗资3亿多元、历时4年打造的“数字敦煌”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全景式高清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二、三维合成的方式,全方位记录展示了洞窟所有信息,游客不用走进莫高窟也能立体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变革了文化资源的收集、传递及储存方式
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决定并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留存方式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最古朴最时尚的胡同。它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壁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  )
①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统一
②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④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秘密所在。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化都因为丧失了创新能力而丧失了生命力,最终不得不面临消失的结局。如:玛雅文明、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但都消失了。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在其著作《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这时还意识不到‘泉涸,鱼相处于陆’的危险,而去奢谈‘中国文化的世纪’的话,是危险的不智。清末人们意识到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生存危机不但没有过去,而且就其文化含义而言,今日变局之险恶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先生的文章博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如何延续中华传通文化的命脉,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生命、新活力的严肃问题。
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创新中国文化?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共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的重要演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朴槿惠总统访华期间,在中韩商务合作论坛演讲时用汉语说“先做朋友,再做生意”,深刻诠释了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重要思想观念。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两国要加强人文交流。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已诚相待、相即相容。
(1)结合材料一,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中韩两国义利观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两国加强人文交流的意义。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它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都可以看到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有人认为:“复苏儒商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来源: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