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第五章 5.3练习卷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尔理论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在某些不连续的特定轨道上绕核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
|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
| C.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认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D. U→ Th+ He是α衰变 |
E.铋210的半衰期是5天,则8个铋210经过10天后还剩2个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它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山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
|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
|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
|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
|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携带科研仪器的电源,它有多项科研任务,其中一项是探测月球上氦3的含量,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可以采用在高温高压下用氘和氦3进行核聚变反应发电.若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6u,氦3的质量为3.0150u,氦核的质量为4.00151u,质子质量为1.00783u,中子质量为1.008665u,1u相当于931.5M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和氦3的核聚变反应方程式: H+ He→ He+X,其中X是中子 |
| B.氘和氦3的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约为17.9MeV |
| C.一束太阳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则透射光的强度不发生变化 |
| D.通过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可知月球上存在氦3元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
|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
|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
|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升高其温度,增加压强,它的半衰期也不会发生改变 |
E.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变成一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必然释放核能
热核反应方程:
H+
H→
He+X+17.6MeV,其中X表示某种粒子,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X是质子 |
| B.该反应需要吸收17.6MeV的能量才能发生 |
| C.平均每个核子能释放3MeV以上能量 |
D.(m +m )>(m +mX) |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名13岁的小学生近日宣布自己在学校实验室实现了核聚变.他表示用氘聚变氦的过程中检测到了中子,证明聚变成功,成为世界上实现聚变的最年轻的人.下面列出的核反应方程,属于聚变的是( )
A. H+ H→ He+ n |
B. U→ Th+ He |
C. N+ H→ C+ He |
D. He+ Al→ P+ n |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 A.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
| B.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
| 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
| D.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
E.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于天然放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
| B.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一种频率的光子 |
| C.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D.铀核( )衰变为铅核( ),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
E.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氡原子核
U→
Th+
He是α衰变
H+
He→
He+X,其中X是中子
+m
)>(m
+mX)
H+
H→
He+
n
U→
Th+
N+
H→
C+
He
Al→
P+
n
)衰变为铅核(
),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