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六章 6.1练习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 |
| B.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
| C.在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传感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上装不装上弹性碰撞架,不会影响动量是否守恒 |
| D.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 |
E.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来源:[同步]2015年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六章 6.1练习卷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
|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
|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
D.铀核( )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β次衰变 |
关于放射性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
| B.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 |
| C.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多1 |
| D.单质的铀238与化合物中的铀238的半衰期是相同的 |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
|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
|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
D.铀核( )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E.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使某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
|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
|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
D.铀核( )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
| B.具有放射性的物体发出的射线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
| C.氢原子能吸收任意频率光子并跃迁到高能态 |
|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如图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
| A.β射线和γ射线 | B.α射线和β射线 |
| C.β射线和X射线 | D.α射线和γ射线 |
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曾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以下关于核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B.β射线本质上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
| C.α,β,γ三种射线中穿透本领最强的是α射线 |
| D.α,β,γ三种射线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γ射线 |
)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β次衰变
)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