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同步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3.1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sè) 和煦(xù) |
B.干涸(hé) 吞噬(shì) |
C.裸露(luǒ) 戈壁(hē) |
D.荡漾(yàng) 娱乐(yú) |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A.碧波荡漾 河水丰盈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
B.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
C.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林木茁壮 胡杨丛生 |
D.碧波荡漾 河水丰盈 林木茁壮 胡杨丛生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 |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
下面数据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 |
B.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
C.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了84%。 |
D.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 |
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
(2)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
(3)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
(4)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另外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意思是说,罗布泊本身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
B.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报告文学,作者引用相关史料,结合翔实的数据,既回顾了罗布泊美丽富饶的历史,又描绘了它荒凉恐怖的现状。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
C.人类从罗布泊消失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
D.从写法上看,文章虽然运用对比、排比、拟人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但作者更多的是客观叙述,缺乏直接强烈的抒情。 |
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盲目增加耕地________、盲目修建水库________、盲目掘堤________、盲目建泵站________,“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A.用水 截水 引水 抽水 |
B.截水 抽水 用水 引水 |
C.用水 引水 截水 抽水 |
D.截水 用水 引水 抽水 |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________;它可能是一片海,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________;它可能是一座石雕像,_____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A.让你领悟激越 | B.让你明白雄健 |
C.让你体会壮阔 | D.让你感受巍峨 |
文中引用了两段历史书中对罗布泊当时热闹繁华、迷人景色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 |
B.①⑤③②④ |
C.②④①⑤③ |
D.③②④①⑤ |
阅读下面有关某县土地沙化状况的统计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单位:亩)
时间 |
1949年 |
1979年 |
1988年 |
1991年 |
1998年 |
2010年 |
面积 |
50亩 |
100亩 |
140亩 |
210亩 |
300亩 |
380亩 |
(1)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据此向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里开展“爱我家乡,护我土地”活动,需要拟写一条文学性宣传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我准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在众多的英雄好汉中,打虎英雄武松就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1)联系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简述“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从武松走出“三碗不过冈”酒店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对武松打虎这件事进行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然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④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⑤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⑥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1)选文前五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引用他人的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福岛核泄漏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绐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 |
B.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作者对它怀有深情,但它最终却遭受人类的算计。 |
C.那树虽然很久以来一直为人类默默奉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它早晚必然引颈受戮。文章既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也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
D.本文用语形象生动,而且充满感情,如“屹立不动”“炸开的焰火”“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等都生动地描述了那树的形象,感人至深。 |
E.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它的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________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