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地理试卷
2014年10月21日,强大的海洋气旋(飓风“冈萨洛”)登陆英国,造成英国境内3人死亡、多人受伤,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冈萨洛”造成的灾害属于
| A.生物灾害 | B.气象灾害 |
| C.水文灾害 | D.地质地貌灾害 |
当“冈萨洛”中心位置位于伦敦西面时,受其影响,伦敦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 B.西南风 |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 B.总体表现为温暖湿润 |
| C.一直较为寒冷干燥 | D.总体表现为温暖干燥 |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 B.热量 |
| C.水分 | D.水热组合 |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下的人口规模 |
| B.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不同 |
| C.人口合理容量完全取决于本地区自然资源数量 |
|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回答下列问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与雪线的变化情况为
| A.气温升高,雪线降低 | B.降水增多,雪线降低 |
| C.降水增多,雪线升高 | D.气温升高,雪线升高 |
从短期效应看,材料所述现象对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①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②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③洪灾发生几率加大 ④水资源面临短缺
| A.①④ | B.②③ |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局面可望基本缓解。回答下列问题。跨流域调水的事实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 A.多用性 | B.整体性 |
| C.社会性 | D.地域性 |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若北方部分地区“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可能会导致
| A.土壤盐渍化 | B.土地沙漠化 |
| C.土壤养分流失 | D.水土流失加剧 |
2013年末,浙江省重拳出击,提出“五水共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浙江省提出“防洪水”的主要依据是
| A.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量大 |
| B.夏季受冷空气的影响,产生暴雨 |
| C.夏秋季受锋面气旋控制,长期大雨 |
| D.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台风 |
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常将城市天然河道取直、河堤和河底硬化、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即河道渠化。该措施的负面影响是
| A.改变河底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 |
| B.阻断与土壤联系,水体净化能力减弱 |
| C.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致地下水位上升 |
| D.河道取直,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扩大 |
下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荒野沙漠中的神秘“石浪”,层层累积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中生代)。顺着纹路触摸,仿佛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回答下列问题。
构成“石浪”的岩石形成时,地球上生物发展到了
| A.哺乳动物时代 | B.海生藻类时代 |
| C.被子植物时代 | D.爬行动物时代 |
构成“石浪”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
| A.侵入岩 | B.变质岩 |
| C.沉积岩 | D.喷出岩 |
“雕刻”出“石浪”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A.风力侵蚀 | B.海浪侵蚀 |
| C.流水侵蚀 | D.冰川侵蚀 |
下表为“某省四类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情况统计表”(“√”表示该中心地具有的职能)。回答下列问题。
| 类 型 |
① |
② |
③ |
④ |
| 日常生活用品店 |
√ |
√ |
√ |
√ |
| 家用电器店 |
√ |
√ |
√ |
|
| 高档化妆品店 |
√ |
√ |
|
|
| 小学 |
√ |
√ |
√ |
√ |
| 重点中学 |
√ |
√ |
√ |
|
| 地方性大学 |
√ |
√ |
|
|
| 重点大学 |
|
√ |
|
|
| 表1 |
空间分布密度最小的中心地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类中心地的服务职能最多 |
| B.高档化妆品店服务范围最小 |
| C.重点大学服务范围比中学大 |
| D.②类中心地的服务职能最少 |
2011年8月3日的夜空中,月球、土星和室女座阿尔法星(为恒星)构成了一个超大的三角形(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天体按质量和体积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月球、土星、阿尔法星 | B.阿尔法星、月球、土星 |
| C.阿尔法星、土星、月球 | D.土星、阿尔法星、月球 |
图示天体均位于
| A.总星系 | B.河外星系 |
| C.太阳系 | D.地月系 |
下图为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Y轴箭头指向表示数值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若Y轴表示某地气压,该地在几天内完整地经历了某一天气系统过境,则该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 B.高压 |
| C.低压 | D.冷锋 |
若Y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则
|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最低 |
| B.②阶段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 |
| C.②阶段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 D.③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若Y轴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比重,且该国城市发展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则
| A.①阶段城镇数量多,规模大 | B.②阶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 C.③阶段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 D.③阶段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美国一家天气预报网站拿奥巴马当招牌,用户只要输入城市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奥巴马”就会向其预报天气并给出着装建议(下图为12月某日的信息,数字表示当日最高气温,单位为℃)。回答下列问题。
“奥巴马”的不同着装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 B.联系性 |
| C.有序性 | D.差异性 |
当日昼夜温差最小(仅考虑天气状况)和日均温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新加坡北京 | B.上海北京 |
| C.新加坡上海 | D.北京上海 |
.某网友在该日后连续多日查阅发现,北京的“奥巴马”手中都没有雨伞,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北京
| A.纬度高,光照和紫外线强 | B.受冬季风影响,多晴冷天气 |
| C.受高压控制,多雨雪天气 | D.受锋面系统控制,多晴朗天气 |
下图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城市化水平最接近50%的是
| A.1980年 | B.1990年 |
| C.2000年 | D.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产业结构改变 | B.科学技术进步 |
| C.社会经济发展 | D.对外开放程度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a、b的气压(P)和气温(T)数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Pa>Pb;Ta>Tb |
| B.Pa<Pb;Ta<Tb |
| C.Pa<Pb;Ta>Tb |
| D.Pa>Pb;Ta<Tb |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某一环流,a、b表示近地面气压带,①地盛行西南风,则
| A.a处纬度较b处低 | B.①地的西南风低温干燥 |
| C.该环流位于南半球中纬 | D.b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
据观测,2014年10月太阳大气共出现了6次巨大的耀斑爆发;巨大的太阳黑子群在10月下旬发展到大小可装66个地球。结合“太阳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黑子或耀斑发生圈层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黑子——①层——能量急剧释放 |
| B.耀斑——②层——能量急剧释放 |
| C.黑子——③层——温度相对较低 |
| D.耀斑——③层——温度相对较高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
| A.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 |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
| C.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 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③④ |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 A.①④ | B.①③ |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不同城市居民上下班拥堵所花时间与其忍耐极限时间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交通最拥堵及居民对交通拥堵感受最痛苦的分别是
| A.北京 重庆 | B.武汉 广州 |
| C.北京 西安 | D.南京 成都 |
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城市立体交通 | B.开辟公交专用车道 |
| C.减少主干道红绿灯 | D.加强城市交通规划 |
下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下列问题。
漫画中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地形平坦 | B.生物丰富 |
| C.气候干旱 | D.地下水丰富 |
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主要特点是
| A.腐殖质含量高 | B.水分含量高 |
| C.有机质含量高 | D.相对较为贫瘠 |
下图为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数码代表水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中代表煤炭的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关于美国能源利用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最快 |
| B.目前已经进入后煤炭时期 |
| C.能源消耗量将迅速减少 |
| D.未来将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 |
(共10分,每空1分)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 。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 能力较强。
(共10分,每空1分)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①市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②市的过程中以 (填“顺”或“逆”)洋流为主,其中甲处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2)目前,②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与②所在国家相比,①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较 ,但目前呈现“虚假城市化”特点,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 (填“超过”或“落后”)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③市周边的自然带是 ,该市冬季受 控制,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4)图中③、④两处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的是 (填数码),该处东侧属于 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