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十六套(广东选修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 
| B.升高温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 
| C.1 mol CH3COOH与1 mol NaOH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 
| D.1 mol H2在足量Cl2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 | 
下列表达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aCO3的电离方程式:CaCO3=Ca2++CO32- | 
B.HCO3-的电离方程式:HCO3-+H2O H3O++CO32- | 
  
C.CO32-的水解方程式:CO32-+2H2O H2CO3+2OH- | 
  
D.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CaCO3(s) Ca2+(aq)+CO32-(aq) | 
  
工业上常用可逆反应2SO2+O2
2SO3△H<0,制备硫酸,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C.当v(SO2):v(O2):v(SO3 )=2:1: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D.当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实验②的反应物应为(  )
|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 ② | 
     | 
   无 |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MnO2固体 | 
  
A.5 mL 2% H2O2溶液        B.10 mL 5% H2O2溶液
 C.10 mL 2% H2O2溶液       D.5 mL 10% H2O2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 C.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 | 
|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A.缩小体积 | B.恒容,充入He | 
| C.恒容,充入O2 | D.恒压,充入N2 |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c(H+)=1×10-7mol·L-1的溶液 | 
| B.c(H+)=c(OH-)=1×10-6mol·L-1的溶液 | 
| C.pH=14-pOH的溶液 [注pOH=-lg c(OH-)] | 
| D.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对该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 
| C.催化剂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v(A)=0.15mol/(L·s)   ②v(B)= 0.6mol/(L·s) ③v(C)= 0.5mol/(L·min) ④v(D)= 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反应A(g)+B(g) 
2C(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B.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增大
 C.增大c(A),A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v正 增大,v逆 减小
反应CO(g) +H2O(g) 
H2(g) +CO2(g) ΔH<0,改变其中一种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的是(   )
| A.升高温度 | B.减小压强 | C.加入CO | D.加入催化剂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一级能源 | 
| B.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 | 
| C.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 
|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下列表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 
| C.A点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D.K正与K逆的关系是:K正=1/K逆 | 
25℃时,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5mol·L-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的溶质是碱 | B.该溶液显碱性 | 
| C.该溶液的溶质是酸 | D.该溶液的溶质是盐 | 
在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Mg粉,产生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10mL量筒量取8.10mL稀盐酸 | 
| B.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 
|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 
| D.可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 | 
对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①可表示氨气通入乙酸溶液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B.根据图②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的ΔH<0 | 
  
| C.图③表示等体积、等pH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加入等量水稀释时的pH变化 | 
D.图④可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 2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 
  
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可以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 
| B.图2可以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 
| C.图3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D.图4可检验食盐水通电后的部分产物 |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pH=4的盐酸中:c(H+)=4.0mol·L-1 | 
| B.NH4Cl溶液中:c(Cl-)=c(NH4+) | 
| C.NaCl溶液中:c(Na+) + c(H+)= c(Cl-)+c(OH-) | 
| D.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 c(CO32-) =c(Na+) | 
(1)在101kPa下,CH4(g)、H2(g)、C(s)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kJ•mo1—1、285.8kJ•mo1—1和393.5kJ•mo1—1,则反应C(s)+2H2(g)=CH4(g)的反应热ΔH=          。
 (2)已知: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
 2CO(g)+O2(g)=2CO2(g) ΔH3
 ①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CO和H2分别燃烧生成CO2 (g)和H2O(g),欲得到相同热量,所需CO和H2的体积比是        。
在25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CH3CO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B点溶液呈中性,有人据此认为,在B点时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如果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     (填“AB”、“BC”或“CD”)区间内。
 (2)在D点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2c(Na+)(填“>”、“<”或“=”)。
 (3)在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1)图1是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O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                   ; 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填数值),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体系中
增大的措施有            。
 a.升高温度          b.充入He气       
 c.再充入2 molH2      d.使用催化剂
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1)图中乙池是        装置。
 (2)c(Pt)电极的名称是               。
 (3)写出通入CH3OH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4)乙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mL(标准状况下);此时丙池某电极析出1.6g某金属,则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 A.MgSO4 | B.CuSO4 | C.NaCL | D.AgNO3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小组成员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为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Ⅱ:……。
 【实验目的】探究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率变化“异常”原因
 【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玻璃棒等;
 试剂: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KMnO4(硫酸酸化)溶液等。
 请你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思路,补充完整所缺内容。
 (1)草酸(H2C2O4,弱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已知:MnO4_还原产物是Mn2+)                                                     。
 (2)要完成对猜想Ⅰ的实验验证,至少还需要一种实验仪器是                。
 (3)猜想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Ⅱ,进行该实验还要补充一种试剂及一种仪器,分别是           。
 (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   | 
   试管A | 
   试管B | 
  
| 加入试剂 | 
     | 
     | 
  
| (预期)实验现象 (褪色时间)  | 
     | 
     | 
  
| 结论 | 
   猜想Ⅱ正确 | 
  |
H3O++CO32-



2AB3(g)的Δ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