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7天
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 C.硫在氧气中燃烧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 + CO2 + H2O = Ca(HCO3)2,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 
  
C.氧化汞 汞+氧气 | 
  
|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 
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乙醇+氧气
水+二氧化碳 。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 
|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 
| D.“○○”和“●●”分子个数比2: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 
| C.所有化合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 | 
| D.无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 
| 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 
| 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 
| D.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1:1 |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 
|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 
|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另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并完成实验】
 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Ⅲ.将x g氯酸钾与1.0g氯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
 Ⅲ中x的值应为            ,将实验Ⅰ和Ⅲ比较可证明                   ,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              和                  都不变.
 【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实验Ⅲ中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实验Ⅱ和Ⅲ对比是为了证明                         
 【提出问题】②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并完成实验】
|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产生O2体积 | 
  
| Ⅰ | 
   50.0g | 
   1% | 
   0.1g | 
   9mL | 
  
| Ⅱ | 
   50.0g | 
   2% | 
   0.1g | 
   16mL | 
  
| Ⅲ | 
   50.0g | 
   4% | 
   0.1g | 
   31mL |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                  (填编号)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                 。
二氧化碳
汞+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