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我所欲也  | 
   是进亦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C.所恶有甚于死者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B.贤者能勿丧耳  |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 
  
C.呼尔而与之  |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 
  
D.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 
  
(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
(4)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 
   列举事例  | 
   运用排比  | 
   运用对比  | 
  
《鱼我所欲也》  |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把“① ”与“②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守城方得“地利”却“③ ”的事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