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到淀粉厂参加社会活动发现,收购员在选购马铃薯时,总是先把一定量的马铃薯洗干净称一称,然后再将这些样品放在水中称一称,两次称量差值越小,他给的收价就越高。这里包含什么道理呢?
小明从互联网上找到一张表格大致反映了马铃薯的相关信息:
| 马铃薯标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马铃薯的密度ρ/(g·cm3) | 
   1.08 | 
   1.10 | 
   1.12 | 
   1.14 | 
   1.15 | 
  
| 所含淀粉的百分率(%) | 
   14.0 | 
   18.0 | 
   22.5 | 
   26.5 | 
   29.0 | 
  
| 收购价(元/kg) | 
   0.40 | 
   0.44 | 
   0.50 | 
   0.60 | 
   0.80 | 
  
(1)通过对这个表格数据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小明同学选用托盘天平、小刀、刻度尺等器材,测定马铃薯的密度。
①用小刀将马铃薯削成边长为4cm的正方体。
②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到    处,天平指针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写字母代号)。
A.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B.向右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马铃薯放于左盘,向右盘添加砝码
③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往左盘放入削好的马铃薯;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马铃薯的质量是  g,密度是  g/cm3。
(3)选择这张表格中第几号马铃薯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    请说明判断依据。    
相关知识点
                        推荐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