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宏宇学校
  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23288
  • 题量:13
  • 年级:高三
  • 类型:练习检测
  • 地区:全国
  • 更新:2021-09-10
  • 浏览:2198
高考原创语文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思想史应该欣然憬悟:墨子学派的出现,堪称文化奇迹。墨子率领一班手足胼胝的苦行者,起而向雍容尔雅的儒家叫板,从而输入一股强劲的驱动力,深刻地改写了战国学术的总体结构、品性和秩 序。墨子之前天下学术未裂,墨子之后滔滔学界始争。也就是说,墨子给思想学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存 在方式。思想学术界自此不再寂寞,开始以争鸣来开发思想的力度和深度,波涛激荡,创新迭出,好 受关注。韩非为此特著《显学》篇,认为“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 也”。韩非并非平静地描述学术史,其本旨在于挑战显学,而自创显学,然而却在挑战中把墨子学说 的位置凸显出来了。
探讨战国学术的繁荣,应该看到,其中重要的原因缘于诸子依恃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文化资源,展开风貌互异的原始创新,以空间兑换成创新的新维度。在这种新维度中,儒、墨前后相继,却代表着两种独特的学术类型。用墨子的话来说,儒属于“士君子显学”,墨属于“草根显学”,具有更充分的民间学术形态。“士君子”一语见于《墨子》书 41 次,其中 14 次泛指高雅的知识界,27 次专指其论敌儒家,均见于它论述自己核心理论的篇章。如《墨子·尚贤下》说:“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在此,“士君子”指称儒者。虽然辩论很激烈,但称谓尚存几分客气,而且这种术语多出现在《尚贤》、《非攻》、《尚同》等的下篇,总数超过上、中篇的总和,是否说明这些下篇为居于鲁地的墨者所为,对其曾有师友交往的儒者尚留几分情面?
既然墨者向士君子儒者叫板,那么他们又如何表达自己的身份呢?墨子南游于楚的时候,已有著述和众徒。据《贵义》篇记载,墨子在回答楚大夫质疑“子之言则诚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要了解墨子及墨学的身份,此语在全部《墨子》中第一要紧,不可轻易放过。墨子自居为草根之人和草根之学,他是以“草根显学”与儒家的“士君子显学”分庭抗礼的。他不否认“贱人”身份,在士、工、商四民中“上比之农,下比之药”,就连当个自耕农也不够格,大概属于百工之类。但是,他在见识上竟能攀上“天下之贱人”伊尹,已是具有“天下视野”的士,因而他的身份是出入于士与百工之间。这种穿透社会阶层的天下视野,使其学术具有“良医善药”的治国功能了。士君子而有学岂足为奇,草根而有学,这就是墨子奇人奇学之所在了。
(节选自杨义《墨子还原·士君子显学与草根显学》)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墨子的出现,改写了战国思想学术的品性、秩序等,并为其提供了新的存在方式;从此,各个学派开始以争鸣来开发思想的力度和深度。
B.特著《显学》篇,韩非子的本意就是想在凸显孔子、墨子等的学术地位后,以此来表达自己挑战他们的勇气与魄力,顺便开创自己的显学。
C.各个学派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各种资源,展开风采各异的创新,将不同的地域空间兑换为创新的新维度,使战国学术进入繁荣期。
D.用“士君子”称呼儒者,是曾经居于鲁地的墨者之所为,这说明他们对曾有过师友交情的儒者仍存有尊敬之意,于是在称呼上就留了情面。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墨子在回答楚大夫的质疑时,不否认自己“贱人”的身份,认为自己“上比之农,下比之药”,也能让“天子食之以顺其疾”。
B.《贵义》篇记载了墨子对他自己的身份的认定,当他和他的众徒向儒家叫板、并分庭抗礼时,是以草根之人和草根之学自居的。
C.墨子的身份,可能就连当个自耕农也不够格,但他却能够以“天下之贱人”伊尹自喻,说明他是具有“天下视野”的士。
D.墨子把自己的身份界定在士与百工之间,这就让他具备了穿透社会各个阶层的天下视野,也让他的学术具有了治国的功能。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墨家学派的出现堪称文化奇迹,它以草根之学,为战国学术界输入了一股强劲的驱动力,让其创新迭出。
B.代表着两种独特学术类型的儒与墨为战国学术的繁荣努力展开着原始创新,而墨子认为墨学具有更充分的民间学术形态。
C.墨家学派之所以敢向“士君子显学”的儒家学派挑战,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就像“天下之贱人”伊尹一样渊博。
D.《贵义》中记载的内容显示,墨子自居为草根之人。这在全部《墨子》中是了解墨子及墨学身份的第一要紧的资料。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1501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 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 者三,并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①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会稽长公主尚:迎娶
B.军国之用,资东境咸:都
C.以父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D.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除:免除

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B.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C.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D.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君理是吴兴人,他的祖父沈僧畟和父亲沈巡都担任过梁朝的官职,沈君理在荆州失陷后,在萧詧的官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沈君理风度翩翩,仪表优美,学识广博,见识卓越,关心百姓。在任吴郡太守时,较有政绩。
C.沈君理和他祖父都先后被分别任命为陈朝和梁朝的左民尚书,而且沈君理被朝廷任命了两次。
D.沈君理在陈朝深得皇室宠幸信任,被选为驸马,先后被任命多次,被封为侯爵,他的女儿也成为皇太子妃。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2)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2173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初春
徐灿①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此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浏览:1710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3)《醉翁亭记》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是: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浏览:797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蛮师傅
韩少功
莫求带着两个村干部,来到我家言不及义地东拉西扯,喝茶,抽烟,翻翻桌上的报纸,看上去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又迟迟不入正题。
最后莫求犹犹豫豫地说:“到山上走走,如何?”
走就走吧。
他们显然不是拉我去观光。
爬到蕉冲和梅峒之间的大岭上,走完一截新泥翻滚的路坯子,正题才出现在前面。原来公路开挖到这里以后,碰到了前面一个陡崖。往左边挖吧,坡度不大,但可能遇到岩层;往右边挖吧,没有岩层,但必须远远地绕路减坡。他们不知下一步如何才能省工,要我来做个决断。
我吃了一惊。开路这样的大工程,他们既无测量也无设计,一个瞎子也想摸上天?或者说,他们迈开两脚就是测量,摸摸脑袋就是设计,一台挖土机挖到哪里算哪里,再来一次土法上马大跃进么?怪不得他们不久前闯下大祸。一台推土机一步踩空,几个筋斗翻下山去,把竹林哗啦啦压倒一大片。莫求当时脸色惨白,喊一声“娘”,差点晕了过去,好半天醒过神来,要大家赶快下山,说人肯定是没有了,但有只手,有只脚,都要捡回来,到时候请万裁缝拿针线连一下。
没料到那一次居然老天保佑,司机不但没死,而且毛发未损,从砸瘪了的驾驶室里钻出来,拍泥打灰,还是大活人的一个。
翻车没翻出教训,倒翻出了更大的贼胆。他们把推土机卸成几块,嘿哟嘿哟分头搬上山,胳膊大腿一凑,耳朵鼻子一拼,又成了一台推土机,又要继续开工。几双眼睛盯着我,只等我一言定乾坤。“老韩你读书多,”莫求递来一根烟,“你说说,这条路到底应该往左还是往右?”
“我如何懂得这一套?”
“你连外国都去过,什么路没有看见过?你就不要谦虚了。”
“这不是谦虚,是我真的不懂。”
“你当过主席的人,”——莫求知道我当过什么协会的主席,“书都写了好多本,还不比我们的水平高?还不比乡政府贺麻子的水平高?”
我没法让他明白,读书人并不万能,就算当了十个鸟主席,也没法设计出公路。这事还是只能去找路桥设计院。但我后来明白,我这样说也是犯傻。他们虽然一直自称蛮电工、蛮木工、蛮砌匠、蛮司机,但也都是脔心七窍,对工程设计一事岂能不懂?只是手里少了钱,就没法去懂,只能装不懂。莫求对我说,他们从各方筹集来的资金总共才六万多,若去找设计院,连半张图纸都买不回,修什么屁路?
我们沉默了很久。最后,我也只能跟着他们蛮干。我提议大家在林子里再钻一遍,把两条路线实地再考察一下,但愿最终能达成共识。在太阳下山之前,我们总算重新会合了。我脸上被草叶割出好几道血痕,衣衫也汗了个透湿。这还不算什么。最倒霉的是老贵,被马蜂蜇了一下,哇哇大叫,眼泪双流,在林子里狗一样钻来窜去,说要捉住那只马蜂来“原汁化原毒”。但这一切代价仍未换来共识,合议时还是有的要往左,有的要往右,一堆蛮师傅,谁也不服谁。
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渐暗。这种神仙会不宜再开下去,起码老贵的蜇伤也痛得他受不住。事情还是回到了原点。莫求盯着我:“你说说看,挖哪边?”
我心一横:“左边!”反对方没有吱声。
“你们硬要我唱戏,就不准往台上丢草鞋!”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他们都这样说。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团狗屎也要吃了它!”我又补上一句,权当是在荒山野岭上再当一回主席。
我的会员们纷纷说:左边就左边,狗屎也要吃了它!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方案确实是半团狗屎:开挖遇到的岩层,比估计的要硬得多,费了我们好多人工和炸药。一次山体崩塌,还差点闹出人命。好在一俊遮百丑,公路总算通了,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至于另一些方案会不会是狗屎,会不会是更大的狗屎,因为未能实施,就没法验证。
但有一条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久拖不决,如果空谈坐等,等有了大钱以后再找设计院按部就班——那我们什么也干不成。那样的话,我们看上去多了一些科学,其实一定是更可笑的狗屎。
(选自《小说选刊》)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把两条路线实地再考察一下,但愿最终能达成共识。”,可见我也是一个蛮干者,让大家达成共识,跟可见出“我”不敢承担责任。
B.文中“只是手里少了钱,就没法去懂,只能装不懂”,可见这些人都是金钱至上,为了钱,不惜蛮干,甚至不惜有生命危险。
C.文章语言朴实,富于乡土气息,比如人物的名字“莫求”,人物的对话“狗屎”等基本都是乡村的语言,给人以亲切之感。
D.小说中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故事根据有真实感,同时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结构上又起到线索的作用,

E.小说的结尾“我”的相关评论含蓄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
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征。
小说中插入“挖土机翻下山去”的环节,有何作用?
小说结尾说:“那样的话,我们看上去多了一些科学,其实一定是更可笑的狗屎。”反应出作者的一种什么心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1688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